白云山高、珠江水長,吾校矗立,蔚為國光。中山大學即將在2024年迎來百年華誕,學校正積極籌建博物館(校史館),并計劃于2019年在格蘭堂一樓策劃布置校史陳列館,集中展示學校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當下的發展態勢,以凝聚師生員工和校友對學校的文化認同與情感認同。根據工作安排,現啟動校史陳列館校史資料與實物征集工作,特向全校師生員工、離退休老同志及家屬、海內外校友及社會各界人士征集校史資料與實物,具體事項公告如下。
一、征集內容
此次校史展覽實物展品征集的范圍包括:學校發展歷程中的重大事件、機構建制、名師學者聘任、教學科研、師生生活、校園建設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珍稀性、時代性、標志性以及陳列價值的文獻和文物,具體如下。
1. 早期學校主要負責人、知名教授的任命書、工作筆記、日記、手稿及信函聘用、獎勵等文件材料;
2. 知名教授、校友的手稿、講義、教案、日記、信札、書畫及其他藝術作品;
3. 學校各個時期師生員工、校友在教學科研中形成的具有紀念意義的筆記、講義、教材、教師教案、試卷、學生作業、讀書學習筆記、實習方案等(含早期油印本、刻印本)、信函、照片等實物,以及學校早期購買或制作的教學、科研、實驗用的有代表性的教具、儀器設備、工具模型等實物或高品質照片;
4. 學校各個時期師生員工、校友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具有歷史價值、時代特征或紀念意義的出版物(專著、譯著、編著、簡報、畫冊、校報、校刊等)、印刷品、票證(如早期的工作證、學生證、借書證、畢業證、飯票、錄取通知書、分配通知書、畢業紀念冊、同學錄等)、徽標、紀念章、印章等各類實物;
5. 反映學校發展過程中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相關重要的著作、論文、作品、照片等實物;
6. 反映各個時期院系教學、研究、實習、實踐活動的照片;
7. 反映學校各個時期風貌的匾額、碑石(文)拓片以及帶有校名印記的物品;
8. 其它以上未詳細列及,但具有校史陳列展出價值的實物等。
二、征集方式
1. 接受捐贈。資料、實物收藏者如愿意向學校捐贈,經鑒定確有保存價值者,學校將與其簽訂捐贈協議,接受捐贈并頒發捐贈證書。
捐贈方法:在校教職工(含離退休職工),可直接與學校聯系捐贈事宜;身在外地的校友、社會各界人士若有意移交或捐贈物品,學校可派專人前往其住處辦理移交或贈送手續,也可與學校聯系后,直接郵寄物品,由學校支付郵費并寄發捐贈證書。
2. 復仿制。資料、實物收藏者如愿意向學校提供原件進行復仿制,學校將與其簽訂復仿制協議,復仿制資料、實物后將原件歸還收藏者本人,并頒發紀念證書。
3. 征購。經專家鑒定具有珍貴價值的史料和實物,學校可進行有償征集,具體辦法面議。
三、征集時間
1. 集中征集:即日起至2019年3月底;
2. 長期征集:校史陳列館布展完成后,征集啟事仍然長期有效,所征集校史資料及實物將在新建博物館(校史館)中選擇展陳。
四、后續工作
1. 黨委宣傳部負責對校史文物及校史資料征集信息進行匯總反饋。校史實物捐贈者、校史資料提供者以及校史文物轉讓者可首先通過電子郵件、電話、約談等方式與學校取得聯系。
2. 博物館(校史館)將組織校內專家對所要征集的文物進行鑒定、評估并決定取舍。特別重要的文物將由學校組織校內外有關權威專家進行特別鑒定、評估。
3. 經鑒定評估,認為有一定收藏價值、我校應予征集的校史文物或資料,由學校博物館(校史館)主持辦理文物交接手續,圖書館協助完成校史資料數字化,出具捐贈證書或紀念證書。捐贈證書的復印件一式兩份,由博物館(校史館)或檔案館分別留存。
4. 博物館(校史館)作為文物接收部門,將征集所得校史文物進行分類、整理、編號,統一造冊,永久收藏;
對數字化校史資料進行編目存儲備份。對所征集實物進行展覽時,經捐贈者同意,均注明捐贈者姓名。
五、聯系方式
征集有關事宜,請與學校聯系。歡迎大家通過電子郵件、電話、約談等方式與學校取得聯系。
1. 聯系部門
(1)黨委宣傳部
聯系人:劉艷玲;聯系電話:020-84113680;郵箱:liuyanl5@mail.sysu.edu.cn;傳真:020-84036452
(2)圖書館
聯系人:王文娟;聯系電話:020-84110127;郵箱:wangwj59@mail.sysu.edu.cn;傳真:020-84036935
2. 接收單位:中山大學博物館(校史館)
3. 通訊地址: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135號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郵編:510275
衷心感謝您的關注、參與以及對中山大學的關心與支持!
中山大學
2019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