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浙江師范大學第十六屆“綠城·十佳學子”現場評審會暨頒獎儀式在大學生活動中心二樓報告廳舉行。綠城中國愛心基金會秘書長劉虹女士、首席義工左兵先生,浙江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朱堅教授出席評審會。
張大偉、夏倩禧、王林琨、管佳寅、郭圓源、葉涵斐、黃錫汝、蔡彬彬、沈文可、李新偉等10位同學榮獲第十六屆“綠城·十佳學子”;張弛、陳怡、林詩藝、王進、陳嘉昊等5名同學獲得第十六屆“綠城·十佳學子”提名獎暨“礪學風采獎”;唐玉琪、葉羽裳、吳淇等16名同學入選第十六屆“綠城·十佳學子”提名獎。
朱堅向獲獎的同學表示祝賀,并對浙師學子寄予了新的期望。朱堅強調,“十佳學子”是浙師青年的一項崇高榮譽,獲此榮譽的他們充分展現了浙師學子的自信陽光與青春風采,是新時代青年最好的模樣。朱堅希望同學們用腳步丈量,努力將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與國家的繁榮富強緊密結合起來,以實際行動展現當代青年的初心使命;用眼睛發現,汲取身邊催人奮進的中國精神,滋養內心世界,為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注入精神動力;用耳朵傾聽,把自己塑造成能堪大任的中流砥柱,應人民呼聲實現青春價值;用內心感應,將個人創新實踐與愛國報國之情結合起來,以奮斗展示青春風貌。
劉虹以“夢想”“勤奮”“熱愛”“情懷”四個關鍵詞概括十五位優秀學子的共同特質,并對浙師大十六年來堅持發展“十佳學子”這一閃光品牌表示稱贊。“‘綠城·十佳學子’”評選活動其實也是一種精神的宣貫。”她欣喜于綠城“真誠、善意、精致、完美”的企業文化與浙師優良學風的共同成長,并鼓舞同學們帶著“十佳學子”精神努力前行,成為祖國各領域的重要人才。
悅耳的上課鈴聲響起,人文學院夏倩禧自信地踏上講臺。夢想成為一名卓越教師的她,以勤勉為刃劈波斬浪,榮獲師范生教學技能院賽、校賽、省賽所有最高獎項,最終作為漢語言文學組浙江省唯一選手,拿下全國師范院校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奪得大滿貫。學師藝,鑄師情,傳師道。“我想做一輩子老師,做一輩子卓越語文教師。我相信站在講臺上,我就是最好的課程。”選擇繼續深造的她,仍將德文兼修、向美生長,追逐她的優秀語文教師夢。
來自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的“水稻女孩”葉涵斐人如其名——博洋內涵、文采斐然。她負責的“華稻”團隊在全國首創耕地鎘污染生態治理方案,并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一舉奪金。借助“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的平臺,她和團隊成員將持續推廣方案,助力鎘地治理,保障糧食安全,繪制惠及全國的鎘地修復利用新藍圖。葉涵斐希望“華稻”團隊的科研方案能得到更好地推廣與應用,讓更多的經濟活起來,“‘稻花香’是我作為一個農村人最樸素的愿望。”
“學術研究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經過千錘百煉、付出千辛萬苦,并有甘于坐穿板凳的精神。”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張大偉分享了他在浙師的追光之路。讀博期間,他主要從事深度學習與計算機視覺研究,先后在權威期刊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作為校企合作核心成員,他研發了眾多智能系統,其中食堂智能結算系統已成功應用于浙師大杏園食堂,極大提高了用餐高峰時期的結算效率。盡管已手握互聯網大廠的offer ,但他仍選擇留在浙師,為母校計算機學科添磚加瓦,為黨和國家的育人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的王林琨不畏挑戰、歷練自我,用三年時間完成四年的學業,最終順利直博南方科技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初陽班)的管佳寅懷揣著對生物的熱愛逐夢科研,在大學期間共發表SCI論文11篇;音樂學院的郭圓源堅信“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可平山海跌宕”,通過無數個日夜的勤勉摸索實現了從一名文化生到藝術生的華麗轉身;外國語學院的黃錫汝秉持“以一燈傳諸燈,終至萬燈皆明”的信念,在本科畢業后遠赴廣西龍州支教,踐行教育初心與使命;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的蔡彬彬將“少一點功利主義的追求,多一些不為什么的堅持”作為個人座右銘,從第一次獨立實驗到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一路披荊斬棘;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沈文可承青馬使命、應時代感召,搶救紅色書信并轉化為有聲書籍,為浙師學子開辟學馬研馬的理論陣地;教師教育學院的李新偉立志做科研路上的“追夢人”,為人民群眾的心理健康事業盡自己的力量。
現場還舉行了第十二屆學風特優班頒獎典禮。經濟與管理學院、中非國際商學院金融學191班,教師教育學院小學教育183班,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生化(初陽)181班斬獲學風特優班金獎;外國語學院英語191班等3個班級獲得銀獎,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體育教育181班等4個班級獲得銅獎。
浙師大第十六屆“綠城·十佳學子”現場評審會主辦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評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