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5月25日晚上,浙江師范大學第二屆研究生“十佳學術之星”評選匯報會暨第五屆“我最喜愛的研究生導師”十佳導師頒獎儀式在大學生活動中心報告廳舉行。浙師大黨委委員、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鐘依均出席活動。
“沒有一篇論文是一蹴而就的。”來自地環學院的林詩藝回顧自己從一個“差不多女孩”到學術愛好者的蛻變之路。她堅信“志之所趨,無遠弗屆”,致力于能源催化材料研究。她以第一和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論文5篇,累計影響因子達51.12。在校期間,她在實驗室夜以繼日地奮斗,進行上千小時的實驗測試,嘗試數十種催化材料,最終收獲成功。如今,她將赴同濟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繼續攀登科研的高峰,在科研道路上精進不休。
來自數計學院的夏子聰,秉持著“不啻微芒,造炬成陽”的理念,專攻控制理論研究。他閱讀千余篇文獻,近20厘米厚的推導草稿見證了他的刻苦鉆研。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4篇,并參與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作為師大學子,他秉持愛校榮校的品質成為支教團的光榮一員,獲優秀班主任稱號。苔花如米,亦如牡丹。他將懷揣滾燙初心,更好地為社會奉獻青春力量。
生化學院的葉涵斐心系三農,堅守“天下無鎘”的美好愿景,致力于把高校的技術輻射到最廣大、最深遠的農村地區去。她秉持農科精神,創新研發出低鎘水稻新品種,完成千畝稻田試點試種。她用心做學問,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還一舉獲“互聯網+”全國金獎,帶動農民創業致富,真正實現了“稻花香里說豐年”的光明愿景。在未來,她將繼續躬耕田野,為完成袁老的禾下乘涼夢不斷奮斗。
有志者,事竟成。生化學院的熊祖平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句名言。他在頂級、權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共7篇,獲得第二屆英國皇家化學會(RSC)新星學術論壇口頭匯報優秀獎。在科研路上,他始終保持沉淀、葆有熱情,早早完成五個體系的合成工作,“追劇式”閱讀數千篇文獻,在自學理論計算的同時,還自主設計了期刊封面。目前,他將前往浙大攻讀博士,繼續他燦爛的“追光之路”。
來自物電學院的陳璐自稱是光催化“地下”工作者。她主要從事光、壓催化合成氨研究,先后以第一作者(包括共同一作)發表SCI論文7篇,其中頂級期刊5篇。讀研期間,她除了上課,便扎根在實驗室中,在披星戴月的奔忙里鉆研學術難題,“很苦,但又很甜”。勤勞者能在時間積淀下孕育出累累碩果,她閱讀大量文獻,在日常生活中覓得靈感,最終成功完成實驗,在光催化的科研之路上越走越遠。
教育學院的肖威龍堅持每天掌握一個新技能,從提出問題、實驗編程、數據采集、撰寫研究報告,再到成果應用,他覓得真知;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凌哲宏踐行“研馬,傳馬,行馬”的初心使命,志愿服務遍及越南、廣西等地,傳遞堅定的信仰之聲;法政學院的劉洪瞄準野生動物保護問題,毅然決然地踏上了野生動物法律保護的科研之路,為野生動物保駕護航;幼師學院的趙芳芳日拱一卒,走進童年、了解兒童,在入園觀察、實地調研的過程中真正扎根兒童研究;美術學院的黃哲浩發揮專業所長,創立“印鄉“,設計繪制20000余平米墻體,志做新時代鄉村美顏師。
本次評選由復評成績,專家評委打分和大眾評委投票三部分組成。最終,林詩藝、夏子聰、葉涵斐、熊祖平、陳璐、肖威龍、凌哲宏、劉洪、趙芳芳、黃哲浩獲研究生“十佳學術之星”,王進、胡夢雨、王麗君、劉佳陽、王萍、錢珍、孫金龍、成佳、婁瑜、俞宙獲研究生“十佳學術之星”提名獎。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在為“十佳學術之星”及提名獎頒獎前,報告廳舉行了第五屆 “我最喜愛的研究生導師”十佳導師頒獎儀式,研究生們為導師送上證書與鮮花,向他們的傾情付出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十佳學術之星”的評選,旨在選樹品學兼優的研究生學術典型,引導廣大學生遵守學術規范、加強學術創新、瞄準前沿領域、服務省域及國家戰略需求,彰顯了浙師學子自強不息、開拓創新的科研精神與學術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