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武漢大學第26期當代教育沙龍——義務教育學校委托管理專題”舉行。沙龍由武漢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武漢大學當代教育研究院主辦,副院長王郢主持,院黨委書記劉朝暉出席活動。
武漢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副處長李奇兵,武漢市江夏區教育局副局長侯文亮、基礎教育科副科長呂小平,武大附屬學校校長周雅冰、武大附屬外語學校校長陳三軍,江夏區明熙小學校長朱媞飛、黨總支書記熊慧群,江夏區金水教育總支書記郭子、金水學校校長張浩,新洲區鳳凰鎮鳳凰初級中學校長劉俊,荊門龍山實驗學校校長汪迅,武大教科院李保強教授、馮惠敏教授等與會。
武漢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彭宇文指出,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科應當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除了服務于國家教育發展的重大戰略、服務院校發展外,還要服務于基礎教育的發展。新一期委托管理項目中,武大教科院和附屬學校都參與其中,這可能會提供一種獨特的新形式。我們希望能夠發揮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科的高校的學科優勢、綜合性大學附屬學校的和辦學優勢,兩者結合起來為委托管理的學校聯合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務。他強調,委托管理的成功離不開多元利益相關主體的共同參與,本次沙龍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探索一種多維協同委托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把高校教育學科的學科優勢、高校附屬學校的辦學優勢、政府的政策優勢、受援學校的實踐優勢以及民辦教育和社會力量的資本優勢結合起來。
彭宇文強調,委托管理的成功離不開多元利益相關主體的共同參與。要充分利用高校教育學科的學科優勢、高校附屬學校的辦學優勢、政府的政策優勢、受援學校的實踐優勢以及民辦教育和社會力量的資本優勢,把多種優勢結合起來探索一種多維協同委托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這是我們舉辦這次沙龍的一個重要目的。
武大教科院和武大附屬外語學校作為托管單位針對自己團隊的托管項目情況做了簡要報告。馮惠敏教授以《充分調研,提高托管效率》為題匯報了明熙小學委托管理項目的進展,從管理、教學、教研科研、課后服務、德育、家校合作等六個方面梳理了明熙小學現存的問題,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托管思路。
李保強教授以《山水之約繪新圖》為題作報告,,從項目基礎、項目現實等方面對金水學校委托管理項目作了簡介。李教授認為,形成委托管理項目多維互動的機制要從兩方面來看——從縱向來看,政府、高校、基礎教育學校之間要進行互動;從橫向來看,托管單位、受援學校、團隊內部之間也需要互動。
武大附屬外語學校陳三軍校長從“融”、“共”二字出發,介紹了附屬外語學校委托管理鳳凰初級中學的思路。陳校長認為,只有托管單位應該充分利用、共享大學資源,才能與被托管學校更好地共享資源。
受援學校分享了作為被托管方的經驗和感悟。江夏區明熙小學校長朱媞飛認為,雖然高校和小學存在各種差異,小學仍應堅定地牽手高校,為教育實踐尋找理論支撐。朱校長提出,受援學校不要被動,而要主動,要清楚自己的學校需要什么,有針對性地與托管單位展開合作。
江夏區金水學校校長張浩介紹了金水學校的概況,其一大特點就是農村留守兒童多,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張校長認為,學校教育質量提升的重點不僅在于學生,對教師的培訓和支持也非常重要。
新洲區鳳凰鎮鳳凰初級中學校長劉俊從上一期為期三年的委托管理中總結經驗,認為托管項目應該與時俱進,從2022年新課標改革、2023年新中考模式、“雙減”政策和課后延時服務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荊門龍山實驗學校校長汪迅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龍山實驗學校對于委托管理的需求。
有關政府單位也對委托管理項目已取得的成績和面臨的挑戰進行了總結。武漢市江夏區教育局副局長侯文亮回顧了江夏區紙坊第三小學在上一期托管中的成功經驗,對明熙小學和金水學校的托管項目提出了新的建議和要求,展望了武漢市學校托管項目的美好未來。
武漢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副處長李奇兵對本次當代教育沙龍的舉行給予了高度肯定。他用三個詞來表達對本次沙龍的體會,第一是感謝、第二是振奮、第三是期待。首先,他對武漢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和武漢大學附屬外語學校做出的積極貢獻表達了感謝,同時也感謝受援學校的積極配合和主動工作。其次,他回顧過往經驗,指出武漢市義務教育學校委托管理項目目前為止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希望托管單位和受援學校都能再接再厲、再創佳績。最后,他強調委托管理工作需要委托單位和受援學校雙方結合實際進行重點突破,從磨合、契合達到融合。他期待多維協同引領下的委托管理模式能夠取得成功,為武漢市義務教育學校委托管理工作開辟道路、積累經驗。
嘉賓發言結束后,武漢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積極與各位嘉賓進行深入交流,與會嘉賓也一一作出了回應。
沙龍最后舉行了簡短儀式,武漢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與江夏區明熙小學、江夏區金水學校簽署了委托管理合同的簡短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