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沈陽工業(yè)大學“一帶一路”耿飚獎學金首發(fā)儀式在校部五樓會議室成功舉行。黨委書記劉自康出席儀式并致辭。
劉自康代表學校黨委和全校師生向功勛卓越、文武雙全的耿飚將軍致以崇高的革命敬禮;向耿老兄妹的深情厚誼和大愛情懷致以衷心的感謝;同時,向獲得獎學金的各位學子表示熱烈祝賀;也向獲得勵志助學金的革命老區(qū)學生和遭受特大洪災的河南籍學生表示親切慰問。
劉自康在致辭中指出,設立耿飚獎學金只是起點,而不是終點。一百萬獎學資金是有限的,但其社會影響和撬動效應卻是無限的。當年,耿飚將軍胸懷理想,為了民族解放、國家富強,從戰(zhàn)場上的“武打”到外交上的“文斗”,舍生忘死,義無反顧,為中華民族站起來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當今,耿家兄妹繼承父志,在古稀之年依然牽掛培育時代新人,為教育強國、復興偉業(yè)辛勤操勞,為民族富起來、強起來而不懈努力。這種賡續(xù)紅色血脈的深沉大愛和強烈擔當,一直在教育工大,鼓舞工大,工大人時刻都被這種風范、這種精神、這種大愛感召著,行動著。一年來,我們更加注重高揚立德樹人這面光輝旗幟。繼續(xù)拓展教學、科研、學生工作“三個輪子”一起轉的內涵實質,提出教學是良心活、科研是勞心活、學生工作是愛心活,全面打造“三心共鳴”的工作格局。成立全國第一家以“四個自信”命名的研究機構,組建全國高校為數(shù)不多的課程思政中心實體機構,讓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載體化、制度化、常態(tài)化,努力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一年來,我們更加注重夯實教育教學這個中心地位。育人必須重教。為此,我們通過校領導帶頭,干部捐一筆,預算調一筆,籌資200萬元設立教學卓越獎,使之與耿飚獎學金同頻共振,從教師和學生兩端雙向發(fā)力。同時,從就餐、交通、體檢、服務等領域一體推進,切實提高教師福利待遇和政治地位。一年來,我們更加注重踐行師生為本這一辦學理念。切實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落實到校園中,無論是拍畢業(yè)照還是開全校大會,我們堅持把“C”位給師生留出來,師生坐中間,往前排,當紅花;干部坐兩邊,往后坐,做綠葉。我們在第一時間,為全體新生購買五千多本《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讓他們潤德。我們在寒冬季節(jié),為全校學生購置兩萬余愛心座墊,為他們暖身。我們在師生危難時,全校總動員通過多種渠道幫助他們共渡難關,特別是今年夏季,我們不僅采取了“五定”的幫扶措施,而且還捐款20多萬元資助河南籍受災學生,用心、用情、用力把以人為本、“家文化”寫在一生一家、一粥一飯、一分一毫之間。一年來,我們更加注重做好獎助學金這塊大愛“蛋糕”。擁有近三萬多學生,兩千多教工的工大恰如一個小社會,師生們時不時地會遇上生活的寒潮。我們堅持一片丹心在師生的宗旨,倡導和號召全校獻愛心,做貢獻,全力幫扶每名困難師生。我們德高望重的院士夫婦捐出10萬元特殊黨費,今年“七一”評選的兩名首屆工大黨員標兵在任遠實驗班設立10萬獎學金,許多黨員干部對獎勵資金和獎勵績效分文不取,有的捐給學生,有的上交學校。昨天,必勝榮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捐資10萬元。可以說,工大愛的“蛋糕”正在越做越大。
劉自康強調,任何一項偉大事業(yè)的背后,都有一種無形的精神文化氣質在支撐。如果說耿飚之問是初心使命在延續(xù),那么耿飚獎學金就是家國情懷的延伸。耿飚獎學金不僅是一種物質力量,更是一種精神傳承,一種情懷彰顯,一種文化影響。所以,我們不僅為獲獎學生頒發(fā)了獎助資金,同時也為每名獲獎同學購買了一本《耿飚回憶錄》。耿飚將軍的精神和大愛帶動工大的育人環(huán)境、發(fā)展生態(tài)和價值導向在重構,在重塑。不忘初心、胸懷理想、光明磊落、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被喚醒,被點燃,正在沈陽工業(yè)大學心心相映、發(fā)揚光大。今天,獎學資金發(fā)下去了,受益的雖然是學生,但受教育的卻是所有工大人。希望每一名工大師生都以這次首發(fā)儀式為契機,努力爭做耿飚獎學金的宣傳者、貢獻者。一是賡續(xù)紅色血脈。紅色是我們黨、我們這個國家最鮮亮的底色。耿飚等老一輩革命家的事跡集中展現(xiàn)了我們黨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匯聚成我們黨的紅色血脈。理想信念、紅色基因是我們每個人學習工作的強大動力。一個人如果在這方面行,那他就會干一行,行一行,一行行,行行行。這也是耿飚將軍能武又能文帶給我們的寶貴啟示。我們要結合“四史”學習教育,用好耿飚獎學金紅色資源,教育引導干部師生賡續(xù)紅色血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二是融入“銀色飄帶”。“一帶一路”不僅是一條藍色的和平之路、文明之路,也是一條銀色的發(fā)展之路、希望之路。耿飚獎學金情系工大學子,志在國際教育。站在“十四五”開局的起點上,我們要以更加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發(fā)揮耿飚獎學金的牽引作用,抓緊抓實本生國際學院建設發(fā)展,為“一帶一路”事業(yè)乃至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工大的貢獻。三是打造金色品牌。作為全國高校首創(chuàng)以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命名的“一帶一路”獎學金,這是工大的光榮和自豪,這是工大的金字招牌,這是推進高端人才培養(yǎng)和國際交流合作的金色搖籃。我們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實的舉措,共同把這個工大的特色品牌維護好、發(fā)展好。四是培育“綠色銀行”。耿飚獎學金不僅要做大做強,更要做優(yōu)做好,實現(xiàn)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希望本生公司再接再厲,校企雙方共同發(fā)力,開源開放,引資注資,把育人“蛋糕”繼續(xù)做大。黨委初步考慮,要以耿飚獎學金的勵志助學金和必勝榮物業(yè)管理公司捐助的1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再通過社會捐助一些,預算調節(jié)一些,每年設立150萬元左右的學生應急扶困專項基金,構建扶危濟困的長效機制,履行沈陽工大的社會責任,幫助每名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
“三萬學子,一個也不能落下!”劉自康鏗鏘有力的話音剛落,現(xiàn)場響起了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
最后,劉自康通過到場的媒體朋友們向社會呼吁,希望社會各界能以耿老兄妹為光輝典范,各盡所能,各展所長,在工大設立更多獎學金和助學金,讓更多學生受益,共同托起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
會前,全體與會成員共同觀看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專題片和《沈陽工業(yè)大學“一帶一路”耿飚獎學金首發(fā)》短片,回顧了耿飚獎學金的誕生歷程。
沈陽工業(yè)大學“一帶一路”耿飚獎學金總顧問、本生國際學院名譽院長耿志遠先生,沈陽工業(yè)大學“一帶一路”耿飚獎學金秘書長、本生國際學院董事長施勁華先生分別以視頻方式為大會致辭。
優(yōu)秀學生獎學金獲得者、電氣工程學院學生代平均,河南受災學生、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陸園園,優(yōu)秀留學生獎學金獲得者、留學生學院學生愛力舍作為學生代表依次發(fā)言。
黨委常委、副校長袁曉光主持會議,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延明宣讀“一帶一路”耿飚獎學金獲獎學生名單。
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獲獎學生、受資助學生參加了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