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學校黨委在校部五樓會議室召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分析研判學校人才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對人才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推進。黨委書記、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劉自康主持會議并講話,黨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出席會議。
劉自康指出,這次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主題重大,意義重大,不僅規格高、決心大,而且影響遠、舉措實。會議提出的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于人才方面的最新理論成果、強大思想武器,為我們做好學校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劉自康強調,要對標人才工作新論述,高揚責任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論述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我們做好人才工作,既要把握這個主旋律,解放思想,融入大局,對標對表中央的層設計來落,也要接地氣,直面問題,結合學校的工作實際來抓。一是在根本保證上要堅強有力。黨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系統謀劃少、統籌指導少,還未形成合力。黨委人才辦,現在是一套人馬三塊牌子,在人才工作上牽頭抓總的作用沒發揮出來。要全面評估黨委人才辦等機構設置情況,爭取在明年上半年拿出科學合理的機構改革方案。二是在目標方向上要篤行不疑。堅持“四個面向”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目標方向,但是在這方面還有一些模糊認識。作為工科院校,服務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就是要念好“產學研”經,就是要把學問做在車間里,把論文寫在產品上。既要從高校、科研院所引進學術人才,培育更多科技創新人才,也要放開視野選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三是在重點任務上要更有自信。工大培養出了土生土長的院士,培育了四個中國第一的成果,現在有“四個自信”的精神力量的指引,有“家文化”的豐厚滋養,有“七個工大”的廣闊舞臺,只要我們團結一心,敢于創新,不忘初心,出于公心,不懈奮斗,必將培育更多大師級人物、更多國字號成果,我們要有這樣的決心、這樣的自信。四是在重要保障上要更下功夫。這幾年我們雖然在制度、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為人才引育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仍然不夠,要整合資源,持續發力,進一步在保障上下功夫,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
劉自康強調,要對照深化改革新要求,深耕責任田。學校是用人主體,要對標中央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要求,打好“組合拳”,對標對表改,壓緊壓實做,在原有改革的基礎上,繼續集成式的推進,加大改革力度,抓好改革的治本之策。做好改革這篇大文章,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求實效。一是在管理方式上要用好加減法。對各類人才都要高看一眼,厚愛三分,為其搭建干事創業的平臺。在使用上、授權上、分配上要做加法,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在服務理念上、經費管理上、項目管理上、人事管理上要做減法,讓科研人員靜心做學問、潛心搞研究,同時對急需緊缺的特殊人才要特事特辦。二是在培養評價上要用好乘除法。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要做乘法。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競爭首先是人才培養的競爭。要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德”字上實現成效倍增;聚焦本科生培養,以本為本,在“本”字上實現成效倍增;聚焦研究生教育,提升質量,在“研”字上實現成效倍增。要堅持各環節結合,層層打基礎,抓好“三個鏈條”,落實“四為”教育方針,不斷提升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水平。在人才評價體系上要做除法。這是“指揮棒”,也是“風向標”,要堅持破立并舉、破而后立、邊破邊立的原則,破官本位、行政化的傳統思維,破“四唯”和“帽子”,破“精致的利己主義”,加快建立以創新為價值,以能力為核心,以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三是在人才引育上要用好辯證法。高端人才是衡量我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在人才引育上,要把握好“引”和“育”的辯證關系,兩條腿走路,對內整合資源,組建團隊,加強培訓,做大做強現有人才隊伍;對外拓展開放交流力度,拓寬國際視野,不僅從國內更要從國外引進高端人才,把國家和省市的海外人才引育政策用好用足。在責任劃分上,要在分清責任界面的基礎上,學校、機關、學院三級聯動,形成合力、增加效力、精準用力。對外要主動出擊、廣羅資源,做好引的文章;對內要優化資源、有效支持,抓實育的舉措,切實把引才育才的責任扛起來、工作抓起來。要對照中央深化改革新要求,深耕責任田,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大合唱”。
劉自康強調,要對表戰略發展的新機遇,實化責任書。中央這次會議不僅對人才工作做出了戰略規劃,也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及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戰略要求,這是我們今后工作的戰略契機,要看懂工作信號,把握發展契機,對表列入我校工作要點,充實到“七個工大”建設當中,使之成為下一步發展的重要引擎。要錨定目標,超前布局,提前使勁,努力謀求工大未來發展的戰略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八個方面。一是在國防軍工高端人才自主培養方面,要加快工作進度,著力推進軍民融合產業園建設。以此為基礎,研究論證在學科專業設置包括研究生培養上的可行性。二是在完善優秀青年人才全鏈條培養方面,要進一步優化校外兼職教師隊伍,提高站位,謀長遠,從國家發展大局和學生個人成長角度綜合考慮,鼓勵工大優秀學子報考更高水平的院校和院所,彰顯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三是在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方面,要做實、做深校企合作貫通培養,做出特色,做出成效。沈陽校區要加強與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探索創新與產業導向的工程教育新范式;遼陽分校要加快整體向應用型轉型,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工大不僅要成為“培養未來工程師的搖籃”,更要成為“培養卓越工程師的基地”。四是在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遼陽分校早就提出要實現專業鏈與產業鏈對接、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專業課程與實際任務對接,證明我們看得準、動手早,今后關鍵是要做實。沈陽校區與企業合作培養人才方面存在逐漸弱化、退化的問題,今后要高度重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實踐實戰只能加強,絕不能削弱。五是在培養基礎研究人才方面,要深入推進“十四五”規劃提出“強基計劃”,基于任遠電機實驗班的模式和經驗,創建拔尖人才培養試驗區,探索建立工大楷模班,布局未來技術學院,建立現代產業學院,在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和國家急需緊缺人才上走出一條新路。六是培養交叉學科高水平復合型人才方面,要加快推進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瞄準人工智能等科技領域前沿,把領軍人才配上用好,帶動學院又好又快發展。七是在培養和造就善于思考和研究中國問題的人才方面,發揮全國第一家“四個自信研究暨課程思政指導中心”作用,圍繞“四個自信”加強應用研究和戰略研究,為培養時代新人和講好中國故事做出工大貢獻。八是開辟人才走出去培養的新路子方面,要做好人才“走出去”和“引進來”兩篇大文章,要更加積極主動選派學生、教師和干部出國交流學習,積極向國際組織推薦人才,讓世界看看工大的形象、聽聽工大的聲音。要辦好用好“耿飚”獎學金,不僅資助來華留學生,也要資助國內學生走出去。
黨委副書記、校長郭連軍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黨委常委、副校長王世杰匯報了我校人才工作狀況,查找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意見建議;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院長王德喜匯報了中組部高層次人才國情研修班會議精神,并結合我校人才工作實際交流了學習體會。
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列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