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國現代遠洋航運先驅”董浩云先生誕辰110周年,2023年是董浩云航運博物館開館20周年紀念。“向海則興,背海則衰”,航運是中國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通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開始從“航運大國”邁向了“航運強國”的征程。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學校文博“十四五”發展規劃建設,講好中國、尤其是上海交通大學的船舶與海洋歷史故事,傳承優秀船舶與海洋文化,弘揚船舶與海洋人的民族精神,上海交通大學董浩云航運博物館即日起面向全校師生、海內外校友及社會各界人士公開征集航運、船舶、海洋等相關文獻實物。
一、征集范圍
(一)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物流等相關學科文獻實物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物流等相關學科創系、建院以來形成的,具有收藏、展覽、研究價值,有紀念意義的文獻實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歷年學科所涉及的兩院院士、知名教授、院系負責人的傳記、專著、手稿、書信、照片、題詞、獎狀、聘書,以及有紀念意義的教學、辦公及生活用品。
2、各個時期社會政要、中外名流來校視察、參觀、訪問或演講的文稿、照片、音像、題詞以及新聞報道等。
3、各個時期學科師生編印的或使用過的教材、講義、期刊、紀念刊和印刷品。
4、歷屆學生的畢業論文、制圖作業、學習筆記、畢業照片、紀念冊、贈言題簽以及社團文體活動照片、實物等。
5、校友自傳、事跡介紹或相關論著、實物、照片、音像等,以及校友個人創作、收藏的重要作品與實物。
6、有代表性的學科設備、儀器、模型、教具、證章、校徽、票據、獎牌、畢業文憑等。
7、其他以上未詳細列及,但能夠反映學科發展歷史的重要相關文獻實物。
(二)中國航運、船舶、海洋及其相關文獻實物
1、反映古代、近現代、當代時期我國有關航運、航海法規、規章、制度演變過程的實物及文獻資料。
2、反映古代、近現代、當代我國航海科技和航海技術發展、造船技術發展、港口演變、海洋事業及海洋科技發展及演變和海洋事業發展的實物和文獻資料。
3、反映近現代以來航運、航海教育發展、演變的實物和文獻資料。
4、反映古代、近現代、當代我國通過航運、航海與世界各國友好交往的實物和文獻資料。
5、反映古代、近現代、當代我國在海上抵御外侮,反抗侵略,保衛國家主權和軍事航海發展的實物和文獻資料。
6、反映古代、近現代、當代航運、航海事業中著名航運人物、企業家、海員的作用和有關其他重要人物事跡的實物和文獻資料。
7、反映中國近現代以來我國航運、造船及其相關企業發展的實物和文獻資料。
8、反映古代、近現代、當代中外航運、航海科技和文化發展的實物和文獻資料。
9、藝術作品:社會各界人士為航運、航海、港口等及其重大紀念日所創作的繪畫、書法、歌曲、手稿等藝術作品。
10、其它物品。除上述以外,其它具有獨特價值,或重大歷史意義的,反映航運、航海、港口、相關企業發展的各類實物和聲音、音視頻資料。
(三)董氏家族(以董浩云先生為主)及其相關文獻實物
1、董氏家族的慈善活動資料,包括所支持的行業、機構、人物的歷史、成就等檔案文獻資料。
2、董氏家族及其航運企業的成長歷程、非凡業績相關的實物、文獻檔案、口述歷史和聲音、影像資料等。
3、董氏家族企業、成員與世界各國、機構、人物等交往的實物和文獻資料。
4、董氏家族成員相關的實物、文獻資料等。
5、其他與董氏家族企業及慈善活動相關的航海科技類、航運類、海事類、海洋類、著名人物類及其相關的文獻實物資料。
二、征集方式
1、直接交送:請將文獻實物直接送至上海交通大學,送來者視情況適當補助部分交通費。
2、信函郵寄:將文獻實物郵寄至上海交通大學,并注明捐贈者姓名、詳細地址、郵編及聯系電話。
3、拜訪征集:如捐贈者事務繁忙,或因年歲已高,行走不便,請通過電話、郵件聯系。我們將登門拜訪,接受捐贈。
三、獎勵方式
1、凡捐贈航運相關文獻實物原件者,學校頒發紀念證書;有重要價值者,可給予獎勵。
2、提供航運相關文獻實物復制件者,學校頒發紀念證書。
3、提供航運相關文獻實物的線索和信息并協助征集者,學校將頒發紀念證書。
四、保藏與展出方式
所有征集的文獻實物將進行登記造冊、分類歸檔、永久保存。經捐贈者許可,重要藏品將在董浩云航運博物館或專題展覽中展出并注明出處,或進行數字化處理,在數字航運博物館展出,廣為傳播,啟迪后人。
竭誠歡迎并衷心感謝全校師生員工、海內外校友及社會各界朋友積極支持董浩云航運博物館文獻實物征集工作。
聯系人員:劉岸冰
聯系地址:上海市徐匯區華山路1954號新中院董浩云航運博物館
郵政編碼:200030
聯系電話:(021)62933218
征集郵箱:abliu@sjtu.edu.cn
上海交通大學董浩云航運博物館
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