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堅持“立德、敬業、博學、競先”的校訓,牢牢把握時代發展大勢、高等教育發展大勢,多措并舉探索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立德樹人的創新路徑,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為弘揚中國精神、堅定文化自信貢獻積極力量。
加強頂層設計 完善傳統文化育人體系
學校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作用,從頂層設計入手強化傳統文化教育根基,為完善立德樹人建設、提升立德樹人能力不斷注入力量。
學校成立“中國畫研究院”、創設中國畫博士班,為弘揚國畫藝術文化積極貢獻中傳智慧。成立“文化發展與傳播研究院”,科學提煉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神,推動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與故宮博物院開展戰略合作,雙方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指引,實現文物文化資源與文博人才、傳媒人才的培養融合發展,合力推動中華文明交流互鑒。主辦杭州亞運文化遺產暨《嗨,亞運》紀錄片創作研討會,通過深入解讀杭州亞運文化遺產和國際傳播中的中國經驗,充分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遺產在文明交流中的重要價值,為進一步提升國際傳播能力、服務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創新教學舉措 構建傳統文化育人高地
學校切實做好傳統文化教育,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各學科教學活動之中,打造立德樹人的全方位教學陣地。
學校開設《中國文化與國潮設計》等系列課程,引導學生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營養,將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轉化為助推當代文化藝術發展的不竭動力。學校傳媒博物館定期舉辦特色活動開展傳媒科普工作,積極與中小學開展合作,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設“紅色+科普”和“愛國+科普”主題的傳媒特色課程,印制科普手冊和讀物,開發傳媒特色科普設備,讓傳媒科技文化惠及更多青少年學生。博物館被授予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學校選送優秀項目參加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冠聲文化:讓聲音賦能中國文化乘風出海”獲主賽道研究生初創組全國金獎,“誦經典-言家國-民族地區青少年經典誦讀公益服務引領者”獲公益組全國金獎。
抓實網絡陣地 豐富傳統文化育人資源
學校著力抓實網絡陣地,豐富優秀傳統文化育人資源,立足學校、輻射全國、走向世界,不斷擴大優秀傳統文化覆蓋面、影響力。
學校融媒體編創團隊推出“二十四節氣里的中華文化”“每日一福”“解碼中華文化基因”等一系列優秀融媒體作品,通過主流媒體網站播發,聯合50余家海外華文媒體協同傳播,全平臺閱讀量超過7000萬次。
錨定原創人工智能領域前沿科技,學校持續開發、積極應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完善水墨插畫風格的文生視頻、圖生視頻、視頻風格化等AI流程,并應用該技術完成驗證短片《龍門》的創作。
建設校園文化 營造傳統文化育人氛圍
學校緊跟時代發展趨勢,結合學生特點不斷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活動形式,著力營造更具感染力、凝聚力的校園傳統文化氛圍,使傳統文化育人工作更具表現力與吸引力。
學校成功舉辦《經典-傳承-;創新》傳統歌曲專場音樂會,《將進酒》《看山看水看中國》等傳統經典曲目進行創新演繹,展現了經典音樂文化在當代的張力與活力,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經典的熱愛。
學校舉辦“傳統文化進校園”主題活動,通過漢服圓領袍演進講座、非遺文化-絨花講座及其制作、基于中國古代戰陣的模擬軟兵器競技體驗、漢服試穿體驗與拍攝等環節,為中外學生搭建了融通古今中外的橋梁,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增進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學校承辦以“傳誦經典-心向未來”為主題的第25屆齊越朗誦藝術節暨全國大學生朗誦大會。活動中,學生與媒體校友、朗誦藝術家同臺,通過展演《聲音獻給祖國》《春江花月夜》等有聲語言藝術作品,架起與觀眾心靈溝通的橋梁,在傳承與創新中,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生機和魅力。
上一篇: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