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與大家交流的話題是交叉與協同-基于大學學科特征的組織理念思考,同時也是基于數字化、面向數字化的思考。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大背景下,各領域相互滲透、相互補充,日益呈現交叉融合態勢,數字化、智能化是大趨勢。大學具有多樣性、多學科的特征,組織開展人才培養、科技創新要適應科技與經濟社會進步發展需求,充分發揮好大學獨特的優勢。
首先,我想用一張三維坐標圖把大學的內涵和基礎關系展示出來:
X軸是學科方向。以大學一級學科為例,X軸是一級學科下所設的學科方向,如機械學科是一個一級學科,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就屬于二級學科方向。我們加強一級學科建設,鼓勵在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新的學科方向。例如,在機械設計方面,圍繞加強數字化設計能力,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中就要強調數字化元素;在機械制造方面提出了智能制造,就是在傳統制造學科中注入智能的元素;機械電子工程也是比較典型的二級交叉學科,這從名稱就能看出來。我們要做的不僅是把新的領域、新的方向從傳統學科中抽出來組建新的學科,重點還要鼓勵在一級學科下多設交叉方向,在傳統學科方向上多注入數字化、智能化等新元素。大學應當注重一級學科各學科方向間交叉融合,這其中的邏輯需要我們深入去挖掘。
Y軸是學科建設要素。這是一個要素體系,主要包括圍繞一級學科建設平臺,匯聚隊伍,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科技創新水平,形成學科的文化、大學精神等。要思考如何使所有這些工作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推動該學科可持續發展。從組織行為上來講,Y軸就是要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隊伍建設、平臺打造等,強化協同,而不是單項孤立推進。數字化、網絡化給我們提供了更多可能,比如資源配置,如果沒有豐富的網絡化作為基礎和大量的數字化作為條件,我們就只能在受限物理空間中打造有限功能甚至單一功能的工作場景。而網絡化可以使創新資源實現分布式異地協同、功能有效集中。例如以超算中心強大的計算能力作為后臺,通過網絡實現實時在線仿真、設計和協同設計功能,甚至把硬件和軟件都混合在一個系統中,形成硬件在環仿真與協同。
我們利用X軸和Y軸就構建了一個大學內部系統,但是還不夠。第五輪學科評估中提到的若干要素,就是Z軸的具體內容。一般我們在描述大學學科的時候,通過一個平面的雷達圖求面積。但Z軸也非常重要,就是大學的服務面向。既是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需求的引導,也體現了在科學技術進步背景下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態勢對大學的牽引。大學和服務對象之間是一個比較強的上下游耦合、互相支撐、協同發展的關系。這樣由X、Y軸構成大學系統,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開放的。在實現大學社會功能的同時,豐富和完善了大學系統,三維坐標能夠更加系統地描述大學建設的體系性。
實際上大學設有多個學科(群),跨學科依然有交叉融合關系,因此大學的組織行為也是跨學科的交叉與協同。這樣大學就不是孤立的面,而是一個體。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例,北航以工科見長,工工之間有交叉,理工、醫工、文工都有交叉。真正把交叉融合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恰恰是大學的魅力所在。
基于上述,在大學組織理念上可以提煉為三個關鍵詞:交叉(Intersection)、協同(Synergy)、合作(Collaboration)。實現這些需要聚焦若干具體方面,包括:一級學科下新興交叉方向的凝練建設;數字化教育場景打造;數字化背景下學科專業培養方案、課程體系重構;交叉場景的打造,交叉研究與人才培養項目的組織,交叉文化的營造;科教協同共享平臺建設;內涵主導的資源配置機制;協同導向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建設與流程再造;產學研合作與國際化等等。
在辦學實踐中,北航建立了現代化教育教學中心,升級打造了323間智慧教室,分級分類打造了一批科教協同平臺,成為教育、科技、人才開放共享的硬平臺。學校成立了國際交叉科學研究院,面向基礎前沿和新興交叉領域打造了若干個研究中心,實現學科交叉、人才匯聚、資源集約保障和平臺共享。持續拓展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合作,拓展學科服務面向,實現兼容并包、優勢互補,例如與北京協和醫學院共建“協和醫班”,與中央財經大學交叉培養“計算機+金融”人才,與中國商飛共建“大飛機研究院”。不斷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北航杭州國際校園正式啟用,2023年9月迎來了首批本科學生。
一流大學是國家現代化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戰略支撐。要不斷強化大學交叉融合的理念,突出協同增效的功能內涵,彰顯開放合作的精神氣度。同時要以制度體系和大學文化建設構建長效機制,真正推動大學的內涵、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上一篇: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