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北京外國語大學召開柯魯克、伊莎白傳記文獻紀錄片創作策劃座談會。北外黨委常委、副校長趙剛出席座談會。
趙剛向參會的校內外專家表示感謝。他表示,柯魯克、伊莎白傳記文獻紀錄片的拍攝是北外傳承紅色基因,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實踐,該紀錄片的拍攝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人文價值和學術價值。紀錄片將不僅是系統地再現、記錄柯魯克、伊莎白兩位老人的傳奇人生,梳理兩位老人與北外一路同行的過程,更是在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記錄新中國發展變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上具有重大意義。他強調,紀錄片拍攝任務時間緊,難度大,主創團隊與各部門要通力配合,以小見大,站位高遠,注重挖掘細節材料,體現出柯魯克、伊莎白夫婦崇高的人格和對中國外語教育事業的貢獻,突出北外基因、北外歷史、北外精神、北外氣質,把一部高效、優質、成功的打動人心的紀錄片呈現給觀眾,真正發揮育人作用。
國家一級導演、紀錄片導演高松從紀錄片的切入點、敘事結構和落腳點介紹了拍攝思路。柯魯克、伊莎白夫婦家人柯魯、柯馬凱,《我用一生愛中國——伊莎白·柯魯克的故事》作者譚楷,《大衛·柯魯克鏡頭里的中國: 1938—1948》《大衛·柯魯克、伊莎白·柯魯克及其家族文獻匯編》聯合主編高初、王爍,《新中國外交官的搖籃——中央外事學校》作者孟玉,北外學生工作處處長陳海燕,離退休工作處處長蘇曉波,英語學院黨總支書記王明欣,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王薇薇,國際交流與合作處朱雯、杜書靈,檔案館、校史館黃勃等,就紀錄片拍攝立意、視角、框架搭建,相關史實資料的挖掘選擇、歷史背景的考量,史實細節、真實性與情感的表達,紀錄片的意義及作用等方面進行充分研討,對紀錄片的拍攝提出建議和指導。
檔案館、校史館館長姚燕主持座談會。檔案館、校史館和校史館講解隊師生代表參加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