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去亚洲欧洲欧美日韩_97在线精品视频_成人小视频在线_欧美猛男男男激情videos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社會保障惠及全民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城鎮到農村、從職工到全民......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數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實現由城鎮職工的“單位保障”向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根本性轉變,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民生保障網不斷織密扎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待遇水平穩步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道路。

  一、改革初始

  從企業到社會 社會保障進入轉型期

  1978年以前,我國長期實行的是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配套的退休和醫保制度,實質上是建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企業或單位保險制度”。

  “當時,我國經濟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初期。傳統的勞動保險制度,由企業包攬勞動者生老病死傷殘等所有福利,使得企業負擔過重,不利于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秉正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因此,改革開放伊始,我國就開始了建設社會保障體系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目的就是為了在城市改革、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把企業真正推向市場,讓企業成為市場競爭主體,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減少傳統體制下給企業帶來的包袱。

  1982年2月,原勞動人事部發布了《關于積極試行勞動合同制的通知》,勞動合同制作為對“包辦就業、終身鐵飯碗”的矯正措施,走上歷史舞臺。

  接著,1984年,我國開始嘗試養老保險費用的社會統籌,在江蘇省泰州市、廣東省東莞市等地開始試點,引入個人繳納養老保險費機制。

  1986年4月,第六屆全國人大審議通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其中不僅首次提出了“社會保障”的概念,而且還設單獨章節闡述了社會保障改革與社會化問題。

  3個月后,國務院頒布《國營企業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明確規定國營企業將以勞動合同制取代計劃經濟時代的“鐵飯碗”,同時規定合同制工人的退休養老實行社會統籌,并由企業和個人分擔繳納保險費。

  “當時,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還處于初期的探索、試點和研究階段,我們不斷學習和了解國外的經驗和做法”,陳秉正表示。1986年,成為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真正進入由“國家—單位保障”邁向”國家—社會保障”的標志性年份,社會保障制度開始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建設時代。

  這一時期,我國社會保障見證了國企改革的快速推進,“催生”了地方社會保險試點,社會保險的基層探索、模式比較與制度篩選成為這個初始階段的主要特征。

  二、改革推進

  從試點到推廣 制度框架初步確立

  此后十余年間,我國相繼探索并初步建立起了社會保障的制度框架。

  1991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開始嘗試建立養老保險制度。

  1994年12月,江蘇省鎮江市、江西省九江市進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試點,為全國醫保制度改革探索經驗。

  隨后的1995年3月,國務院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精神,下發了《關于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確立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模式。

  1996年,國務院將試點范圍擴大到40多個城市,進一步探索統賬結合的具體方式和運行機制。

  1997年7月,國務院正式頒布了《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標志著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中國的正式建立。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胡繼曄表示,《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的頒布,是改革開放40年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發展歷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自此以后,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從國企逐步推向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目前幾乎覆蓋所有企業職工。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確立,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的一個具有歷史標志性的事件。”陳秉正指出,這一制度當時借鑒了國際上不同國家的經驗和做法,采取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方式,這是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一個創舉。“而且走到今天可以看出,其更適合我國的國情,并且成績是主要的。說明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理念就是養老保險不完全是政府的事情,個人也要參與其中。”陳秉正說,這一理念放到今天來看,也符合全球主流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新理念。

  而這一階段的社會保障改革,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從地方試點開始走向制度統一和模式定型,社會保險制度改革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步伐加快而加快,其體現了為市場經濟改革服務、以養老保險改革和醫療保險改革為重點的特色。

  三、改革擴面

  從城鎮到全民各項制度逐漸完善

  在隨后的十多年中,我國社會保險體系進行了多次擴面,社會保障制度日漸完善。

  1998年3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組建,社會保險管理體制得以統一;建立獨立于企事業單位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管理服務社會化,成為建設新型社會保障制度的明確目標。

  為了加快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步伐,1998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社會保障逐漸成為一項獨立存在的、基本的社會制度。

  在失業保險領域,1999年1月,《失業保險條例》發布實施,由再就業中心、失業保險、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構成的“三條保障線”以及“兩個確保”政策,為中國成功應對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下崗失業高峰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工傷保險領域,2003年4月,國務院頒布《工傷保險條例》,為發展工傷保險制度確定了基本的法律框架,在覆蓋面和工傷認定方面均有所擴大。

  在養老保險領域,2005年12月國務院《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提出要盡快提高統籌層次,實現省級統籌,為構建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促進人員合理流動創造條件。

  在醫療保險領域,2007年7月,國務院正式開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88個城市被列入試點范圍。

  社會保險從僅覆蓋城鎮居民,到城市靈活就業人員、來城市打工的農民工也可以在城市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

  但更大的擴面之舉在于新農保的推行。

  2009年9月1日,國務院決定開展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以及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首批覆蓋全國10%的縣(市、區、旗)。

  建立新農保制度,使8億農民有了養老保障,在中國歷史上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德政之舉。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新農保是繼取消農業稅之后一項偉大的惠農之舉,改變了中國千百年來完全依靠家庭養老的單一模式,由于在制度設計上實行基礎養老金補貼和繳費補貼,極大調動了廣大農村居民的參保積極性,成為近年來發展很快的社會保障計劃之一。

  在這個過程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也不斷完善,到2012年時參保率已經達到了97.5%。

  新農合、新農保政策的推行,農民參加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也有了政策依據,我國社會保障在制度上將城鄉居民納入其中。

  2011年6月,國務院頒布《關于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為城鎮居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提供了政策保障。僅僅一年后,新農保、城居保就基本實現制度全覆蓋。

  同樣在2011年,我國《社會保險法》正式實施,社會保險事業邁入法治時代。《社會保險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保險綜合性法律,也是我國社會保障法制建設的一個里程碑。

  這一時期,我國各項社會保險制度迅速擴張,不斷整合,社會保障制度從城鎮職工覆蓋到全體勞動者,從城鎮居民覆蓋到農村居民,實現了對全體居民的制度全覆蓋。

  四、改革深化

  從碎片到整合 保障制度更為公平

  改革開放40年來,社會保障工作不斷開拓創新,有力保障了群眾基本生活,有力提升了經濟社會包容發展的水平。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保險制度不斷完善,走向更加均衡和統一。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提出了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總目標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2014年初,新農保和城居保決定合并實施,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并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相銜接。

  2015年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明確機關事業單位實行與企業一致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終結了養老“雙軌制”。由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共同構成的法定養老保險體系正式形成。

  2016年1月,國家全面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城鄉居民按照統一的政策參保繳費、享受待遇。城鄉統籌帶來就醫層次的提高,參保農村居民的用藥范圍明顯擴大、定點醫療機構成倍增加,實惠更多。

  與此同時,機構整合也正在進行。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醫療保障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5月31日,國家醫療保障局正式掛牌。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說:“我國醫療保障改革與制度建設將自此由部門分割、政策分割、經辦分割、資源分割、信息分割的舊格局,進入統籌規劃、集權管理、資源整合、信息一體、統一實施的新階段。”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日趨健全完善。從上世紀80年代探索企業職工退休費用社會統籌,到相繼建立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實現了從企業單位保障到社會保障,從企業單一責任到國家、單位和個人三方責任共擔,從城鎮到農村,從城鎮職工到城鄉居民的重大轉變,形成了一套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制度體系。我國在社會保障擴大覆蓋面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國際社會保障協會授予中國政府“社會保障杰出成就獎”。

  目前,我國養老保險覆蓋人數已經超過9.25億,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已經超過13.5億,基本實現全民參保。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的參保人數均達到2億左右,覆蓋了絕大多數職業群體。而伴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平穩發展、綜合國力和公共財力不斷增強,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數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一個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快速形成。

上一篇:黑龍江川海集團受邀出席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理事會成立大會

下一篇:沒有更多了

報名咨詢熱線

400-101-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