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新疆農業大學MPA教育中心公共管理碩士(MPA)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簡章
一、招生計劃
擬招生81人,招生章程及招生學科專業目錄中所列招生計劃為預計招生人數,實際招生錄取人數將根據教育部和自治區正式下達給我校的招生計劃、實際錄取推免生人數、生源情況及學科發展需要等情況在復試錄取時做相應調整
二、學制學費
學制3年,學費6萬
三、報考條件
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紀守法,品德良好;
3.身心健康,符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的相關要求;
4.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專科)畢業學歷或本科結業后,達到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或獲得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
四、報名
所有考生均須參加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積極配合簽署《考生誠信考試承諾書》并遵守相關約定,認真核對并確認本人報名信息,根據核驗工作要求提交補充材料,逾期不得補辦。在讀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含初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考生應當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報考須知、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填報志愿并選擇報考點。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其中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也可選擇教學點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其他考生應選擇工作所在地或戶籍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相關具體要求請及時關注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通知公告)。
我校代碼為:10758。我校報考點代碼為:6508。
(一)網上報名
1.網上報名時間為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網上預報名時間為2025年10月10日至10月13日),每日9:00-22:00。
2.考生應在規定時間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參加報名,按要求如實填寫并提供真實材料。
3.相關加分項目、照顧政策、免初試及專項計劃:
退役大學生士兵〔即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者,其中,高校學生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含高職)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下同〕達到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條件的考生、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項目之一服務期滿且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內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可申請享受初試總成績加10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符合多項加分項目的考生,分值不得累加。
申請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的考生,須為報考我校且畢業后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定向就業的少數民族普通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或者報名時工作單位和戶籍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業單位為原單位的少數民族在職人員考生,可按規定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
對服役期間獲得三等戰功、二等功以上獎勵或者二級以上表彰,符合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條件的退役人員,可申請免初試攻讀碩士研究生,應在教育部規定的全國統考報名時間內登錄“全國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免初試、轉段)信息公開暨管理服務系統”報名,逾期不得補報。
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須為退役大學生士兵,達到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條件。
我校“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為“南疆高校教師專項計劃”,招生對象不限地區、不限民族,畢業后定向到南疆地區就業,重點保障南疆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按教育部相應文件規定執行。
符合享受初試加分、少數民族照顧政策、免初試或報考專項計劃有關條件的考生,須在網上報名時按要求填報申請信息。報考點對相關考生資格進行初審,我校在復試(含調劑)前進行復審。未按規定申報或審核(含復審)未通過的,不享受相應的加分、照顧、免初試政策,或不得參加有關專項計劃初、復試。報考專項計劃的考生,不再享受初試加分、少數民族照顧政策。
4.殘疾考生如需在考試期間提供合理考試便利服務,應于報名階段與報考點所在地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和我校溝通申請,以便提前做好安排。5.網上報名后,應定期查閱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我校研究生院官方網站等,主動了解網上確認、考試安排及相關事項,保持預留電話暢通,積極配合完成相關工作。
(二)網上確認
1.網上確認時間由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根據教育部有關工作安排和本地區報考組織情況自行確定和公布,具體確認工作由相關報考點組織實施。
2.考生應積極配合報考點做好網上確認工作,認真核對并確認本人報名信息,根據核驗工作要求提交相關材料。
3.考生填報的報名信息與報考條件不符的,不準予考試、錄取,隨時發現、隨時處理。報考點和我校發現有考生偽造、變造證件時,將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五、初試
(一)初試科目:初試一般設置四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業務課(一)和業務課(二),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公共管理、會計、工程管理等專業學位,初試設置兩個單元考試科目,即管理類綜合能力、外國語,滿分分別為200分、100分,思想政治理論在復試中考核。初試方式均為筆試。
(二)初試時間:2025年12月20日至21日。
12月20日上午8:30—11:30,思想政治理論或管理類綜合能力;12月20日下午14:00—17:00,外國語;
12月21日上午8:30—11:30,業務課(一)或專業基礎綜合;
12月21日下午14:00—17:00,業務課(二)。
考試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
考試科目:①199管理類綜合能力②204英語(二)
六、復試、調劑和錄取
(一)復試
1.復試的主要形式有筆試、面試、實踐(實驗)能力考核等,其中面試是必要環節。復試內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考核、綜合能力考察、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專業課考核以及加試共五個方面。復試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2.我校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中B類(報考地處二區招生單位)考生的基本要求的基礎上,結合生源、招生計劃、復試比例等情況,確定學校分數線及其他學術要求。
3.復試采取差額形式,進入復試的考生人數一般不少于各學科專業已公布招生計劃的120%。合格生源比例不足的,按實際合格生源數組織復試。
4.復試采取人證識別、相關信息庫數據比對等措施,加強對考生的身份審核及報考專項計劃、申請享受初試加分或少數民族照顧政策等資格的復審。對不符合規定條件者,不予復試。
5.跨專業及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并參加復試的考生,在復試中須加試至少兩門與報考專業相關的本科主干課程。加試方式為筆試,加試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6.復試專業課考核與加試科目詳見附錄《2026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與加試科目目錄》。
(二)調劑:我校接受所有考生(含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與普通計劃之間調劑的考生等)調劑申請均通過教育部“全國碩士生招生復試調劑服務系統”進行。
(三)錄取:我校按照相關招生政策規定,根據招生計劃、復試錄取辦法以及考生考試綜合成績、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考核情況、身心健康狀況等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
復試、調劑和錄取工作安排及具體要求,請及時關注我校研究生院和報考學院官方網站公布的相關通知和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