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午,天津大學與法國駐華大使館在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會議樓舉行簽約儀式合作共建中法文化遺產與城市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法國駐華大使館大使羅梁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欒建章、天津大學常務副校長胡文平、天津市教育兩委一級巡視員劉欣、天津市委宣傳部旅游協調處處長張建鵬出席儀式。胡文平主持儀式。
羅梁表示,天津是一座古老又美麗的城市,既有著豐富且與眾不同的過去,又著眼于未來建設和發展。目前中法合作團隊正齊心合力研究天津歷史與建筑,特別是巴黎索邦第一大學和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正在探索將城市身份融入文化遺產中并加以開發利用的新路徑。他指出,在公共政策項目方面,法國高度重視各類文化遺產,希望以此次簽約為契機延伸雙方合作關系,開展各類相關項目研究,祝愿中法友誼萬古長青。
金東寒表示,中法兩國友誼源遠流長、歷久彌新,有著長久的建交歷史和密切合作。天津大學已與法國多所高校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為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合作領域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心的成立,是落實習近平主席和馬克龍總統見證簽署的《中國國家文物局局長與法國文化部長關于文化遺產領域合作行政協議》的具體行動。天大將發揮自身優勢,為中心的建設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欒建章表示,天津市與法國的友好交流與合作在多個領域開花結果,文化遺產合作一直是中法兩國文化交流中最具活力的亮點之一。兩國間首個以文化遺產與城市研究為主題的中心即將落戶天津,愿共同攜手,推動中心成為中法間文化遺產領域合作的橋梁與紐帶。
雙方決定,2022年底前,法國駐華大使館將聯合天津大學共同成立“中法文化遺產與城市研究中心”(Centre franco-chinois de la ville et du patrimoine)。作為中法兩國間首個以文化遺產與城市為主題的研究中心,該中心將以天津市作為主要依托城市,以天津大學建筑學院作為主要依托單位,圍繞如何讓文化遺產活起來、更好融入城市發展建設以及日常社會生活等方向,開展相關科學研究、職業培訓等工作。此次合作將成為新時期中法以及中歐間該領域合作的橋梁和紐帶,進一步彰顯中法兩個文化遺產大國為保護人類共同文化遺產所作的積極努力和負責態度。未來,該中心計劃定期召開大型國際論壇并持續開展中法以及中歐間的職業培訓,切實深化中法以及中歐間該領域的國際合作。
天津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法國是第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天津大學已與法國3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在多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務實合作。天大與法國尼斯-索菲亞綜合理工學院合作共建“天津大學國際工程師學院”,培養國際工程領域高端人才。天大建筑學院與巴黎索邦第一大學、波爾多國立高等建筑景觀學院的合作已長達十余年,為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合作領域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化遺產合作一直是中法兩國文化關系中最具活力的亮點之一。2019年,習近平主席和馬克龍總統共同見證雙方簽署文化遺產領域合作的聯合聲明,為新時期中法文化遺產合作做出機制性安排。“中法文化遺產與城市研究中心”的成立,是落實該協議的具體行動,也是中法之間文化遺產領域合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簽約雙方表示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中法文化遺產與城市研究中心”一定能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中法文化遺產保護、東西方文明互學互鑒作出應有的貢獻。
簽約儀式結束后,法國大使一行參觀了天津一些建筑文化遺產。下午,中法文化遺產與城市研究中心舉辦了首場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