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引導廣大師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我院制定“為了和平”紀錄片觀看和學習方案,組織全體師生觀看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并以系/部門、黨支部、年級班級為單位,開展主題研討、主題學習活動。
一、集中觀看
(一) 全院教職工集中觀看紀錄片“為了和平”
2020年12月15日下午,學院召開全院教職工大會,集中觀看學習“為了和平”紀錄片第一集“正義擔當”。
在這一集的影片中,學院教師回溯了美發動對朝鮮全面戰爭的歷史背景和國際環境,以及給新中國國家安全帶來的嚴重威脅,更加體會到彼時危急的國際局勢,體會到中共中央的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和人民志愿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二)數據、算法與工程系教師開展“為了和平”紀錄片集中觀看和主題研討活動
2020年12月30日下午,我院數據、算法與工程系召開“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為了和平’電視紀錄片學習研討”大會,系主任楊超林老師組織數據系全體教師集中觀看紀錄片并就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開展主題研討。
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中華兒女不畏犧牲,砥礪奮進,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振奮人心的樂章。
(三)本科生黨支部開展“為了和平”紀錄片集中觀看和主題研討活動
2020年12月18日下午,上海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本科生黨支部在學院102會議室召開會議,集中觀看“為了和平”紀錄片并就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開展主題研討。現場的同學們無不被志愿軍將士的英勇事跡所感動,被中國共產黨的英名決策所折服,為身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
二、主題研討活動
(一)學院行政辦公室開展“為了和平”紀錄片主題研討活動
2020年12月29日上午,我院行政辦公室召開“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為了和平’電視紀錄片學習研討”大會,辦公室主任徐玲老師組織行政老師就紀錄片觀后感、學習感受等開展主題研討,老師們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情況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當下我們要悉心體悟抗美援朝精神的科學內涵和深厚意蘊,踏實認真,慷慨奉獻,擁抱從那歷史深處穿透而來的精神之光,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二) 教師黨支部第二支部開展“為了和平”紀錄片主題研討活動
2020年12月29日,教師黨支部第二支部開展“為了和平”紀錄片學習主題研討活動。現場的黨員老師們結合當下的疫情防抗和浦東開發開放等時代主題,就如何在新時代弘揚抗美援朝精神開展了深入的探討,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三、特色學習活動
為紀念黨的99周年生日和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在全院形成學習“四史”知識,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氛圍,學院于2020年12月11日18:30舉辦以“傳’四史’薪火,續紅色信仰 ”為主題的第二十屆黨章知識趣味競賽。競賽在上海財經大學大學生創業實訓中心報告廳圓滿舉辦,學院黨委書記王淑范、副書記周燕、特邀黨建組織員魏順興、學生辦公室主任向勤、專職黨建組織員王云鵬、本科生黨支部書記劉資穎、學院分團委書記周易、班主任代表郭加熠、陳佳威、郭子超以及260余名本科生出席了本次活動。
本次學習活動以學院特色品牌活動——黨章知識競賽為依托,使學院師生不僅在知識競賽中增長了四史知識,更是體悟到了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艱苦奮斗的抗美援朝精神。
四、感悟(節選)
經過一系列的集中觀看、自主觀看、主題研討、特色學習活動,學院師生對抗美援朝戰爭的重大意義和抗美援朝精神的時代價值有了更深刻的感受,紛紛在活動中發表了自己的體悟、看法。以下是我院師生觀看、學習“為了和平”紀錄片的感悟(選取部分):
信息管理與電子商務系教師張慶華:近日,我觀看了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美帝國主義妄圖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偉大的中國人民政府看透了美帝國主義的野心,應朝鮮政府的請求和中國人民的意愿,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的戰略決策。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中朝人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以難以置信的高度智慧和無所畏懼的拼搏精神,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朝兩國人民和軍隊團結戰斗的偉大勝利,是維護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的偉大勝利。抗美援朝戰爭無可爭議地表明,“由外國帝國主義欺負中國人民的時代,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永遠宣告結束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國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腿肚子不會抖,腰桿子不會彎,中華民族是嚇不倒、壓不垮的!”
信息管理與電子商務系教師李艷紅:抗美援朝戰爭中,敵我雙方武器裝備對比懸殊,但我軍以劣勢裝備打敗了完全現代化裝備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創造了以劣勝優、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這證明了“戰爭不僅是物質的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抗美援朝的志愿軍正是靠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團結一致,英勇無畏,無堅不摧的戰斗意志,與敵人進行生死較量,同時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己之長克敵之短,最終奪取了戰爭的勝利。和平年代,我們也需要這種精神去打敗各種問題和困難,為建設社會主義偉大強國而奮斗。
數據、算法與工程系教師楊超林:在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推出這樣的紀錄片非常的有意義。尤其是在當前緊張的國際形勢下,可以引人深思。紀錄片里有比較觸動的一些片段。1. 老兵幫年輕哥哥掃墓的片段,看到了戰爭的殘酷,犧牲非常大,每個人的犧牲都是一個家庭的損失。2. 彭總悟出的道理:“老虎是要吃人的”。我們需要未雨綢繆,要時刻做好準備,作為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思政!
數據、算法與工程系教師江波:以弱勝強的戰爭,很多具體的戰役感觸很深。1. 長金湖,迂回包抄任務完成但是沒有準備好裝備,只有很單薄的衣服。在到達預定包圍的地方,零下40度,沒有裝備,非常慘烈。2. 砥平里包圍戰,美軍在包圍圈里火力非常強裝備非常好,還有空軍支援,三個師打一個團都很難。以上兩個戰役里可以看到我軍的后勤和裝備都非常差,但是最終我們還是勝利了。當前我國的軍力都是在模擬在逆勢中求勝,我們應該有信心我國的軍力目前是很厲害的。
數據、算法與工程系教師方慧:自身感受是抗美援朝是小的時候有很多宣傳,身邊的長輩有親歷者,和他們聊天中總會有講到這一場戰爭。在長大的過程中,對我們的下一代來講,就可能不太能直接接觸到這方面的內容。紀錄片可以很好的復現當時的情景,是非常好的宣傳。作為老師,以前會覺得戰爭離我們很遠,但現在的新形勢下,感覺戰爭并不很遠,要有警惕感,學習革命先輩的精神,用到工作里。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師王英林:2020年12月15日下午,我在學院102會議室觀看了《為了和平》紀錄片第1集《正義擔當》,該紀錄片回顧了當年抗美援朝的歷史背景和國際環境,通過紀錄片我了解了當時新中國所面臨的艱難選擇和歷史擔當。通過小組討論,我認識到,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做好當下的事情,在當今復雜的國際環境中,我們仍需保持清醒的頭腦,既要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開放,積極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維護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果,也要敢于面對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外部挑戰。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師唐曉新:《為了和平》這部紀錄片在當下中美間激烈的貿易戰和科技戰背景下,具有鮮明的現實教育意義。我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幸福,有時候會漸漸忘了那個用鮮血和生命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自強的時代,漸漸患上畏強怕難的軟骨病。在面對新時代的挑戰的時候,我們唯有不忘歷史,才能更好地展望未來。今年的疫情殲滅戰,也體現出了我們民族深厚的團結意識,大局意識。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有信心戰勝一切艱難挑戰,朝著我們偉大的復興夢想不斷前進。
黨委書記王淑范:看了“為了和平”紀錄片,感到十分震撼。一是感受到了關于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一歷史性決策的偉大。同樣今天中國的“一帶一路”等戰略布局,都是有長遠考慮的。這也讓我們聯想和反思自己平時的工作。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不能只是“低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二是感受到人的精氣神很重要,抗美援朝戰爭是以弱勝強的典范,精氣神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現在的戰爭是沒有硝煙的。我們只有將歷史事件和國際局勢發展聯系起來,才能理解為什么現在要重提斗爭精神。三是感受到和平是“打”出來的,抗美援朝戰爭證明了新中國的實力,也才為中國在聯合國贏得了話語權。今天中國的實力強大了,我們面臨的問題變成了大國之爭。中國的崛起受到遏制,我們要解決的是核心競爭力問題,沒有核心技術容易受制于人。我們的學科和老師要做對國家、社會有價值的事,我們作為管理人員,應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做好我們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辦公室主任徐玲:“真實是最有力量的”,這也是我喜歡看紀錄片的原因。“為了和平”紀錄片讓我感受到打贏抗美援朝戰爭的不易。在當時的艱苦環境中,黨中央領導運用雄才韜略,我們的志愿軍戰士英勇善戰,深深打動了我。我們這代人是看“上甘嶺戰役”長大的,從小對英雄一直是非常崇敬的,每每想到這些,就會感到心潮澎湃,熱淚盈眶。我們知道空軍是技術要求比較高的一個兵種,然而在當時我們的空軍訓練往往幾十個小時就上場,極富勇敢和智慧。由于我的家鄉離當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前線很近,所以我對戰爭有更近的認識。當時持續十年邊境摩擦,常常看到街上的軍車拉著士兵開赴前線,他們都是都是普通人,十七八歲的士兵,很年輕,跟家人揮手說再見,可有的人就這樣永遠也回不來了。和抗美援朝戰爭一樣,都是一些年輕人拿命去拼,保衛國家的和平。在今年的疫情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90后年輕的醫生護士挑起大梁。我們的血脈里是有這樣的基因存在的,中華民族勇敢、善良、無畏、智慧、堅韌,這些品格一直都在,普通人身上都有這些力量,只是沒有機會釋放出來。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周圍的環境。只有每個人都做好了自己的分內之事,國家才會好。
學院黨委委員郝曉玲:為了和平,還是非常觸動我。在東北最寒冷的季節,在條件艱難的情況下,能夠堅持2年9個月取得勝利,不可思議不可想象。也有人說朝鮮戰爭是我們立國之戰,從這個事件中我們從精神上站立起來。讓我們獲得了正義、尊嚴,收到尊重。見證了中國偉大的精神力量,也是我們不管在物質發展到何種程度時,都應該傳承的精神。
20級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本科生汪忱言:回顧呈現中國共產黨領導抗美援朝戰爭的光輝歷程,當美國發動朝鮮戰爭,給新中國國家安全帶來嚴重威脅時,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毅然決然地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果敢承擔起保衛和平的歷史使命。在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志愿軍依然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以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連續進行5次戰役,多次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和細菌戰,經過艱苦卓絕的戰斗,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者,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典范。
觀看了《為了和平》這一大型紀錄片后,我不禁被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眾志成城的大力支援和家國情懷以及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和巨大貢獻所深深觸動,中華人民志愿軍不怕苦不怕死的決心和勇敢、堅毅、頑強、無畏的精神激勵著我樹立崇高的理想目標,腳踏實地不忘初心走好未來的每一步。
這部紀錄片對新時代大學生有著很重要的啟發意義,在當今改革開放新時代,大學生應當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講求奉獻,實干進取,向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出的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一大批英雄模范學習。
20級電子商務專業本科生姚海潮:“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進,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熟悉的歌曲、優美的旋律,這是上個世紀50年代人激動人心的美好、重要的回憶。
中國一向提倡和平,不愿引發戰爭,但這種表現卻被其他國家認為是軟弱、無能的行為。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晚清與民國時期,中國簽署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對于世界各國列強的侵略中國均選擇了退讓,但中國一味的忍讓卻沒有換來各國列強侵略的魔爪,導致中國的國土一塊塊被分隔。幸運的是,以毛澤東、周恩來同志為領導的新中國成立以后,漸漸的擺脫了“東亞病夫”、“支那”等污辱中國人的字號,尤其是60多年前的那一場抗美援朝戰爭。
抗美援朝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朝鮮的一項群眾性運動。朝鮮戰爭于1950年6月25日在朝鮮內部爆發,美國立即出兵干涉其內政,中國人民解放志愿軍攜海、陸、空部隊在1950年10月19日越過中朝邊境援助朝鮮抗擊美軍,抗美援朝戰爭持續了兩年九個月零八天,于1953年的7月27日朝鮮時間22時停戰協定正式生效。
那究竟是一段什么樣的抗戰歷史呢?中國是如何在一個裝備極其落后、后勤資源保障薄弱的境況下抵抗一支現代化裝備的美軍,讓美軍不得不宣布停戰的呢?那個時期,中國軍人沒有防彈背心,也沒有接受過“斯巴達式”訓練,更沒有火力強大的HK53、M16A2卡賓槍作為火力支援,有時候甚至三天三夜都沒有食物供給。但他們依舊憑借著自身頑強的信念與作戰意志,加上滿懷著對新中國幾億人民負責的精神力量,才使中國軍人在世界上贏得了尊嚴與生存。
中國軍隊的裝備雖然落后,但他們懂得利用自身的優勢加上抓住敵人的弱點,還有不畏犧牲的精神,才能在戰役中獲得成功。在這一次戰役中,有多名英雄壯烈犧牲,
“不勝,毋寧死。”為抗美援朝英勇獻身的中國軍人有千千萬,他們的精神令敵軍都為之肅然起敬,同時也令我們這些后輩感到驕傲不已。
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社會共產主義接班人,要積極學習黨的有關知識理論,努力學習和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斷提高黨性修養,在身體和思想上不斷向黨組織靠攏,督促自己要以更加嚴格的黨員標準要求自己,努力起到帶頭模范作用,為社會主義的建設添磚加瓦!
本科生黨支部黨員、2017級本科生薛照林:《為了和平》紀錄片共分為六集,來講述抗美援朝這場戰爭。在學習強國上看完紀錄片,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紀錄片,我也從這部紀錄片中感受到了我們的民族精神,加深了對這段史實的了解。抗美援朝這場在現今看起來高瞻遠矚,極高的戰略意義的戰爭。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且要解放臺灣,那時的我們絕不希望朝鮮半島發生戰事,但朝鮮戰爭一爆發,美帝國主義就從其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出發,迫不及待地進行武裝干涉。“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完全是一場正義之戰,不僅出師有名,而且正氣干云、十分必要。連蘇聯都不愿意與美國進行正面對抗的戰爭,中國30萬志愿軍入朝參戰,將自己置身于寒冷陌生的環境中,與美國展開了較量,犧牲之慘烈,驚世之崇高。
抗美援朝戰爭奏響了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鍛造了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新時代,我們要深刻理解認識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豐富時代內涵,傳承發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立足個人學習和工作實際,把個人夢和中國夢相結合,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下一篇: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