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智庫金融碩士(金融與人工智能應用MF)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簡章
一、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智庫、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高級金融學院簡介
2023年9月,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10周年之際,上海財經大學首屆“中國式現代化國際論壇”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舉行。會上,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智庫正式揭牌,以服務臨港新片區發展為目標,為國家重大戰略貢獻力量。滴水湖智庫將構建分工明確的智庫生產、服務、交流和孵化平臺,將上海財經大學雄厚的學術資源轉化為咨政資源,努力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特色新型高端智庫,為國家重大戰略貢獻力量。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五個重要”指示精神,服務國家經濟發展和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助力臨港新片區“智慧金融、開放融合、協同善治”新興金融中心建設,2023年3月由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上海財經大學、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三方按照國際一流商學院模式共建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高級金融學院。
二、項目背景
1.全球化與技術創新加速。
金融市場全球化和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快速更新迭代,要求高校培養能夠適應金融科技發展,既懂金融又擅長AI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2.人才需求急劇增加。
隨著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深入,科技對傳統金融業務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近年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蓬勃發展,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金融業務深度融合,為金融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金融科技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加速了金融科技業人才需求的擴張。然而與此同時,金融科技的人才仍然非常緊缺,優秀的金融科技人才供不應求。
3.政策推動。
自2020年以來,關于金融科技人才培養的政策相繼出臺,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強調了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強調了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前沿背景和創新能力的金融人才的重要性。
三、項目特色與優勢
1.突出“人工智能+金融”元素。
項目課程設置突出了“人工智能+金融”的重要性和特點,著力培養具備更扎實金融基礎、更頂尖編程能力、更全面管理能力的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卓越人才。課程設計中包含大量案例和實驗環節,如機器學習與大模型、財富管理與智能投顧、人工智能與量化投資等課程中涉及到的編程實踐,充分培養學生在金融、統計和計算機方面的交叉研究能力。
2.跨學科深度融合。
課程設計融合金融學、統計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應用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多領域、多層次地培養學生具備跨學科的視野和思維能力。通過專業課程和實踐項目,使學生深度理解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掌握金融學基礎理論和信息科技前沿知識,滿足“人工智能+金融”復合型人才的市場需求。
3.前瞻性課程選擇。
在專業核心課程之外,學生可選修涵蓋ESG和人工智能等前沿課程,拓寬學術視野,以適應未來多變的職業場景和發展趨勢。
四、培養目標
本項目旨在培養具有“金融經濟理論+智能科技知識+數據處理能力”的新型金融人才,目標是通過該項目全面的教育和培訓,使學生具備金融科技等前沿領域所需要的復合知識與扎實技能,同時具備卓越的思維能力和國際視野。
五、培養方式與學習年限
本項目由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智庫發起建設,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高級金融學院與滴水湖智庫聯合培養。
基本修業年限為2.5年,最長修業年限參照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及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有關規定執行。學習方式為非全日制,通常安排在周末授課。
六、招生名額與報考條件
計劃招生40人。
本項目僅接受就業方式為“定向就業”的考生報考,考生須符合《上海財經大學2026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簡章》規定的以下要求: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上海財經大學規定的體檢要求。
4.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入學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專科)畢業學歷后滿2年(畢業后到錄取當年入學前)或2年以上的人員,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其中,高職(專科)畢業學歷的考生須滿足以下要求:
①修過相關專業大學本科課程,至少通過八門本科課程的考試;
②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達到及格水平或具有相當水平;
③公開發表過相當于學士學位論文水平的本專業學術論文。高職(專科)畢業學歷的考生須于2025年10月14日前向我校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提出申請,附上相關材料的證明,經審查同意后,方可辦理報名手續。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報名階段如實填報學歷信息,無需提前向我校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提出申請。同等學力考生在復試過程中須加試兩門所報考專業大學本科主干課程。
(4)已獲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七、報名與考試
1.報名
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兩個階段:
(1)網上報名:時間為2025年10月10日至10月13日(每天9:00-22:00,預報名階段報名數據同樣有效,正式報名階段無需再次報名)和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再修改報名信息。報名網站:“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網址:https://yz.chsi.com.cn)。
報名期間“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s://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未通過網上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國內學歷應及時到“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進行學歷(學籍)認證,國(境)外學歷應及時到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進行認證。
符合教育部相關規定條件并申請享受初試加分的考生,須在網上報名時按要求填報相關信息。未按規定申報或審核未通過的,不享受加分政策。
考生應當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填報志愿并選擇報考點。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網上確認、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考生應當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并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考生報名時須簽署《考生誠信考試承諾書》并遵守相關約定及要求。
考生應當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2)網上確認:網上確認時間由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根據國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區報考組織情況自行確定和公布。考生網上確認時應當積極配合報考點,根據核驗工作要求提交有關補充材料。所有考生均應當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考生應當按報考點規定配合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未通過網上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在網上確認時應提交學歷(學籍)認證報告,以供核驗。
考生應當在考前十天左右,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準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或書寫。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考證》及有效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和復試。
2.考試
考試分為初試與復試。
初試時間2025年12月20日至12月21日。
初試科目共有四門,包括: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4英語(二);③396經濟類綜合能力;④431金融學綜合。其中,“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二)”和“經濟類綜合能力”三個考試科目為全國統考,考試大綱由教育部教育考試院統一制訂,詳見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金融學綜合”由我校自主命題,考試范圍參見我校研究生院網站公布的考試大綱。
復試約在2026年3月底至4月上旬進行,復試內容一般為專業知識、外語及綜合能力,復試方式為面試與筆試相結合或面試。具體復試方案、考核內容將在我校研究生院網站公布,并在復試通知中注明。以同等學力報考的考生,須加試(筆試)兩門所報考專業的本科主干課程,加試課程成績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八、資格審查與體檢
我校將在復試時對考生學歷證書等相關報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資格進行審查,對不符合教育部規定者,不予復試。考生體檢工作將在考生擬錄取后由學校統一組織進行。參加復試考生須在我校研究生報考服務系統中如實申報自己的健康狀況,如隱瞞病史,一經發現將被記入誠信檔案,嚴重者可能會被取消錄取或入學資格。
九、錄取
根據“服務戰略、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和寧缺毋濫”的原則,綜合考查考生的整體素質進行錄取,錄取名單須經學校審議,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審核,國家教育部批準。
對弄虛作假者,不論何時,一經查實,即按有關規定取消報考資格、錄取資格、入學資格或學籍。
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應當在被錄取前與招生單位、用人單位簽訂定向就業合同。錄取的定向就業碩士研究生,人事關系與人事檔案不轉入學校,在讀期間不納入我校全日制研究生獎助體系,不參加上海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畢業時按定向合同就業,不納入就業計劃。
十、學費和獎學金
本項目學費總額為25萬元,學費按學年繳付。學院為非全日制專業學位學生設立專項獎學金,覆蓋范圍達100%,詳見學院相關公告。
十一、畢業與學位授予
修完規定的課程并達到規定的學分,且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后,由上海財經大學頒發金融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學位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