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檔案管理碩士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簡章
立足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全局,為適應檔案管理面向數字連續性,檔案文件的數據化管理、智能管理及知識服務等轉型需求,滿足中國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和創新發展需要,培養契合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高層次檔案管理人才,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2026年招收檔案管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專業代碼為:1259S1。
我校檔案管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習形式為非全日制,僅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員。具體招生人數計劃請考生查閱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布的2026年碩士專業目錄,因教育部暫未下達2026年總規模,實際招生規模由學校根據國家正式下達招生計劃數并結合各專業生源狀況最終確定。
一、培養目標
檔案管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重點培養培養精通數智時代檔案管理工作,能夠勝任國家機構、黨政團體和各類企業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崗位,兼具家國情懷、專業能力、創新思維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檔案管理精英。
二、培養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以“以數據賦能社會,以歷史預見未來,培養兼具人文與科學精神的信息管理者"為使命,致力于打造全球卓越的信息資源管理學院。
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是新中國檔案學高等教育的開創者。1952年,中國人民大學受中共中央委托創辦專修科檔案班,開啟新中國檔案高等教育的征程。全國首個檔案學本科專業(1955年)、首個檔案學專業碩士點(1982年)、首個檔案學專業博士點(1994年)、全國首個且唯一一個檔案管理專業碩士學位(2023年),均起步于此。學院是我國檔案教育工作母機、檔案學研究重鎮、檔案學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者和世界檔案學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引領中國信息資源管理類高等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在檔案學、圖書館學、情報學建設的基礎上,2012年以來,先后設立國內首個信息分析碩博點,首個數字人文本碩博項目,首個數據管理方向非全日制專碩MIisDA及首個數據管理碩博點。截至2025年9月,建設有6個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專業,3個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專業,6個博士研究生專業,信息資源管理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擁有1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1個北京市重點一級學科,1個北京市重點二級學科。檔案學、信息資源管理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信息資源管理一級學科連續入選教育部首輪和第二輪一流學科,是中國人民大學14個A類“雙一流”學科之一。
學院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擁有全國領先的教學科研團隊及一流的科研平臺和辦學條件。現有全職教師50名,科研博士后5名。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19人,講師10名,博士生導師22人,碩士生導師45人。學院是國際檔案理事會中國大陸高校首個團體會員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項目中國大陸首個學術中心所在單位、國家電子文件管理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技術支持單位、教育部檔案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掛靠單位,建有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國家檔案局重點實驗室等4個省部級科研平臺,發起設立了中國信息資源管理論壇、信息資源管理自主知識體系聯盟高峰論壇、中國檔案學博士論壇、中國電子文件管理論壇、檔案數據產教融合發展平臺,擁有河南省檔案館、四川省檔案館、遼寧省檔案館、中國科學院檔案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像資料館、中國石油檔案館等二十余家實踐和科研合作基地。與美國華盛頓大學信息學院、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信息科學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育與信息學院、德雷賽爾大學計算與信息學院、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信息學院等建立了深入密切的合作關系。學院以服務國家戰略和行業需求、構建中國特色信息資源管理自主知識體系為已任,承擔了一系列重大和重點科研攻關任務,參與了多項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定,牽頭制定了數十項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聚焦黨和國家重要工作撰寫的資政報告多次獲得批示和采納。73年來,學院培養的一萬余名優秀人才奮斗在信息資源管理各條戰線,充分顯現了學院“進德修業,唯實唯新”的精神底色。
三、考試形式
檔案管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分初試和復試兩個階段。初試由國家統一組織,方式為全國統一考試;復試由中國人民大學自行組織。
四、報考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紀守法,品德良好。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校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生),以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在錄取當年入學前(以開學報到日為準)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專科)畢業學歷后滿2年及以上人員(畢業后到錄取當年入學前,下同)或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我校的考生,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報名時英語應達到國家四級水平或其他語種達到相應級別水平;復試時加試所報考專業兩門本科主干課程;復試時提交相當于所報考專業學士學位水平且字數不少于1萬字的論文1篇,或在報刊上發表的與所報考專業相關的文章3篇。
(4)已獲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的人員。
5.在校研究生及第二學士學位在讀學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五、報名程序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兩個階段。所有考生均須在規定時間內參加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逾期不再補辦。
1.報考點選擇
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其中,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也可選擇教學點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
其他考生應選擇工作所在地或戶籍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
選擇中國人民大學報考點的考生,有關要求詳見報考點公告。
2.網上報名要求
(1)網上報名時間為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每日9:00—22:00。網上預報名時間為2025年10月10日至10月13日每日9:00—22:00。
(2)考生應在規定時間登錄“人大研招網”和“教育部研招網”瀏覽報考須知,并按教育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以及中國人民大學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繳納報考費。報名期間,考生可修改網上報名信息或重新填報,但每位考生最終只能保留一條有效報名信息,且逾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
(3)考生應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填報志愿。考生因不符合報考條件或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網上確認、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4)考生報名時須簽署《考生誠信考試承諾書》并遵守相關約定及要求,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并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5)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登錄“教育部研招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未能通過學歷(學籍)網上校驗的考生,應在我校規定時間內按要求完成學歷(學籍)核驗。
(6)我校積極為殘疾人參加考試提供必要支持條件和合理便利。殘疾考生如需我校在考試期間提供合理考試便利服務的,應于報名階段與考點所在地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和我校溝通申請,以便提前做好安排。
(7)考生網上報名成功后,應通過定期查閱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招生單位官方網站等方式,主動了解網上確認、考試安排及注意事項等,積極配合完成相關工作。
3.網上確認要求
(1)所有考生均應在規定時間內在網上核對并確認本人報名信息,確認后一律不得再作修改。
(2)確認時應積極配合報考點,按照核驗工作要求提交相關材料。網上確認的具體時間和要求,請密切關注“教育部研招網”并及時查看報考點關于網上確認的通知。
(3)考生因錯選報考點、報考單位、考試方式導致無法確認,或未在規定時間按照報考點要求確認報名信息的,報名無效,已支付的報考費不予退還。
(4)在職考生報名無須出具所在單位同意報考的證明材料,與所在單位因報考而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考生如因上述問題使我校無法調閱檔案,造成不能參加復試或不能被錄取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擔。
六、考試資格審查
我校和報考點根據相關規定,對報考信息和網上確認材料進行全面審查,確定考生的考試資格。考生填報的報名信息與報考條件不符的,不得參加考試。
七、考試程序
(一)初試
1.初試時間:2025年12月20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試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
2.初試地點:考生須按照報考點要求,在指定考場參加初試。具體考試地點見《準考證》上的說明。
3.初試科目:
科目一:思想政治理論(科目代碼:101);
科目二:英語(二)(科目代碼:204);
科目三:檔案管理基礎(科目代碼:645);。
科目四:檔案信息化(科目代碼:865)
4.初試成績查詢:關注“教育部研招網”和“人大研招網”上的通知,在規定時間內自行查詢。
(二)復試
1.復試時間和地點:2026年3月。具體時間和地點屆時請查閱復試通知或所報考院系網站。
2.復試內容:專業及綜合素質面試、英語面試;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具體考核形式和標準由招生院系確定并在復試前通知。
我校將嚴格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認真做好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考核工作。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現實表現,內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態度、思想表現、道德品質、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等方面。對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3.復試時須按所報考院系的要求提交相關證明材料,對不符合有關規定者,我校不予復試、錄取。
4.在必要時,我校可再次組織復試。
八、錄取程序
(一)擬錄取
1.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結合考生的初試和復試成績、思想政治表現等方面情況,確定擬錄取名單。
2.擬錄取名單確定后,我校將向考生所在單位函調人事檔案(或檔案審查意見)和本人現實表現等材料,全面考查考生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情況。函調的考生現實表現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檔案或工作所在單位的人事、政工部門加蓋印章。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考查不合格者取消擬錄取資格。
3.擬錄取名單確定后,我校將通知擬錄取考生體檢。體檢標準參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有關安排另行通知。
4.在被錄取當年入學前(以開學報到日為準),應屆畢業生如不能提交畢業證書原件,或在境外接受高等教育但不能提交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的學歷證書的,取消錄取資格。
5.對符合要求的擬錄取考生,將于2026年7月開始發放錄取通知書。
(二)學習及就業方式
1.檔案管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習方式為非全日制,僅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員。
2.檔案管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就業方式為定向就業。定向就業學生須在被錄取前與招生單位、用人單位簽訂定向就業合同。一經錄取后,不得變更錄取信息中的就業方式。
九、學習年限和住宿情況
基本學習年限為3年,學校不安排宿舍。
十、學費標準
所有納入招生計劃的碩士研究生都要繳納學費,學費標準為46000元/生•學年。
十一、信息公示
我校將按教育部要求,在考生報名、初試、復試和錄取等各個階段,通過“教育部研招網”和“人大研招網”及時發布信息公示。
十二、違規處理
(一)報考紀律
對弄虛作假或不符合報考條件者,一經查實,即按有關規定取消報考資格、錄取資格或學籍。
(二)考試紀律
1.考生應自覺樹立遵章守紀、誠實考試的意識。
2.初試期間,考生應自覺遵守《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場規則》及各考點考場紀律。
3.復試期間,考生應自覺遵守我校考場規則及《誠信復試承諾書》等內容,在我校全部復試工作結束前不得對外透露、傳播復試試題內容等有關情況。
4.對在研究生考試招生中違反考試管理規定和考場紀律,影響考試公平公正的考生、考試工作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一律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及《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教育部令第33號)等嚴肅處理。對在校生,由其所在學校按有關規定給予處分,直至開除學籍;對在職考生,通知考生所在單位,由考生所在單位視情節給予黨紀或政紀處分;對考試工作人員,由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或其所在單位視情節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構成違法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其中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三、其他
(一)我校不允許學生同時攻讀兩個及以上不同層次或相同層次的學位。
(二)入學報到時,我校將根據上級部門的規定對新生的入學資格進行復查,復查未通過者,將被取消入學資格。
(三)如有與教育部2026年碩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不符之處,以教育部政策為準。
(四)其他未盡事宜以教育部《202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和我校《中國人民大學2026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