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由我校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個結合’及其關系研究”開題報告會在圖書館8B115報告廳舉行。校黨委書記蔣建清,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副主任汪橋紅出席并致辭。中國人民大學原黨委書記靳諾教授,西南大學原黨委書記黃蓉生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南京大學哲學系張亮教授,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胡大平教授、王建華教授、王浩斌教授,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丁俊萍教授,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永貴教授,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陳金龍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巖教授,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解麗霞教授,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袁久紅教授,江蘇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麗教授擔任開題評議專家。人文社科處及馬克思主義學院相關領導、項目首席專家、子課題負責人及項目組成員等50余人參加報告會。會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
開題報告會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副校長繆子梅主持。她對線上線下蒞臨指導的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并簡要介紹了本次會議的背景以及與會的各位領導和專家。
蔣建清代表學校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事業發展的領導和專家們表示感謝,向課題組全體成員再次表達祝賀。他介紹了近年來我校在人文社科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的進展,并表示此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成功獲批是學校高層次人文社科項目的又一重要突破,學校對此高度重視并深以為榮,將不斷健全項目研究的相關配套機制,為項目順利推進提供全面有力的條件保障。他希望以此次開題為契機,懇請與會專家對項目研究給予進一步的指導,期待課題團隊進一步優化和改進課題頂層設計,通過扎實的研究回應歷史之需、理論之需、實踐之需,為全面推進與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做出南林貢獻。
汪橋紅代表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對項目立項表示熱烈祝賀,并從社科規劃管理的角度對項目后續研究工作提出幾點建議。他希望課題團隊要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加強跨單位協同創新;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示范引領作用;注重人才培養,以重大項目領頭爭取孵化出更多子項目,打造一支人才輩出的高水平科研創新團隊;注重中國自主的哲學社會科學知識體系構建,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創新性建設和發展;把好政治方向關,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學術導向;強化績效管理,切實提高基金使用效益,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將為項目研究工作做好全過程跟蹤服務。
第二階段的開題報告會分為課題組匯報和專家評論兩個階段,由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胡大平教授主持。
項目首席專家、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孫建華教授首先向專家組匯報課題的基本情況。他緊扣“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如何研究”“能否達成研究目標”等核心問題,從選題價值和研究現狀、總體框架和預期目標、研究重難點和創新之處、子課題設計及其關系等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論述和系統論證。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洪光東教授、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王金玉教授、韓立坤教授、淮陰師范學院副校長韓同友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蔣明敏教授匯報了自己負責的子課題的進展情況和未來設想。
在專家組評議環節,14位專家組成員對該課題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前瞻性、可行性等方面進行了認真的核驗和評估。中國人民大學靳諾教授認為,“兩個結合”是新時代黨中央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對加深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戰略定位具有重要意義。本課題從學理角度支撐黨的理論創新,總體框架和預期目標明晰,具有較好的可行性,有望拿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同時,她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個結合”應當立足百年黨史的視閾,注重歷史命題的重大創新,她希望課題組準確把握問題導向,有針對性地去研究新時代推進和加強“兩個結合”的實踐路徑和現實問題,不斷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
西南大學黃蓉生教授高度評價了課題組的前期研究工作,認為論證報告的行文全面、細致、嚴謹,子課題整體框架設計合理,是在實打實地做好、做深研究。她希望課題組要進一步聚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這個研究重點,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理論飛躍相結合;在兩種視閾下客觀綜合考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中國以及在國際上的意義;站在新的理論高度,以更寬廣的理論視野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對新時代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貢獻智慧力量。
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對本課題的重要意義和學術價值給予高度肯定,他表示,該項目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個結合”及其關系研究的形成基礎和條件有所擴展,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有助于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研究新境界。他希望課題組要進一步突出重點,在對“兩個結合”的關系等核心問題上著力突破;同時,要對中國優秀文化中的精華進行系統梳理,理性吸收借鑒,深入研究“兩個結合”如何結合、與什么結合,增強說服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與實際、理論與文化的辯證統一關系。
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重大項目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創新價值,提出的總體問題提綱挈領,研究內容豐富全面、契合時代,研究過程始終貫穿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導向。同時,專家組就研究重點聚焦、研究視域拓寬以及實現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等方面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
最后,胡大平教授從三個維度高度總結了評審專家的建議。一要抓住重點問題進行聚焦,從不同角度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個結合”這一重大理論創新進行拓展梳理,突出同中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新時代的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二是在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個結合”時應當不僅須從中國視野出發,也要從世界歷史維度進行理論提升,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批判性精神,拓展研究的深度、廣度和寬度;三要從百年黨史的角度將新時代推進“兩個結合”的實踐路徑與現實問題進行強化,突出研究的政治性意義,增強不同學科間的對話意識,不斷提升研究品質。
校人文社科處處長高曉琴研究員對各位專家暢所欲言,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議和意見表示感謝。她表示,課題組將在專家們的指導下,按照研究建議書更好地完善研究計劃,學校也將最大程度做好保障工作,爭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重大成果,保質保量按時完成研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