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帽兒山教學區在野生動物監測方面獲得了重要發現。工作人員在定期收集尖砬溝施業區內紅外相機影像資料時,相繼發現黑熊(Ursus thibetanu)、馬鹿(Cervus elaphus)、狍(Capreolus pygargus bedfordi)、野豬(Sus scrofa)、獾(Meles meles)、黃鼬(Mustela sibirica)等多種野生動物活動畫面。此次發現是帽兒山教學區首次以影像形式記錄到國家重點保護動物(II級)黑熊和馬鹿。
帽兒山教學區于2021年初成立野生動物監測小組,并購置了紅外相機、外業筆記本電腦等設備。2021年4月份經我校動保學院專家現場指導,監測小組在尖砬溝施業區內布設紅外相機6臺,并定期進行野生動物影像數據收集。該小組依托基于多年的野外調查經驗,對紅外相機進行科學布點,為野生動物監測工作實現突破性進展。
動保學院姜廣順教授說:“馬鹿和黑熊是我國東北地區珍貴的大型林棲獸類,但由于歷史上的大規模森林開發,棲息地破碎化嚴重,種群數量十分稀少。此次這兩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同時發現,反映出帽兒山教學區生態環境的保護成效十分顯著”。
近年來,隨著帽兒山教學區對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野生動物原始生境逐漸恢復,境內野生動物種類、數量正在不斷增加,對于維護生態平衡,改善自然環境,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