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江蘇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MBA)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簡章
江蘇科技大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鎮江市,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特色鮮明的普通高等學校,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是江蘇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是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中國船舶集團共建高校。學校綜合實力在第三方評價機構USNews2023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位居中國內地高校第130位,2023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位列中國高校第137位。
學校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一所以“船舶、海洋、蠶桑”為特色優勢,具有本碩博完整培養體系的行業特色型大學。作為江蘇省唯一一所以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為主要服務面向的行業特色型大學,是全國相關高校中船舶工業相關學科專業設置最全、具有船舶特色整體性和應用性優勢的高校之一。學校擁有完備的教學、科研設備和研究平臺,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全面落實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努力培養適應社會和行業發展需要、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創新型人才,其中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競賽位列全國研究生培養單位綜合貢獻力榜單第45名。
一、學院簡介
經濟管理學院現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學”和“理論經濟學”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為江蘇省優勢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梯隊為江蘇高校“青藍工程”優秀學科梯隊、科技創新團隊和優秀教學團隊);擁有“工商管理碩士(MBA)”、“會計碩士(MPAcc)”、“工程管理碩士(MEM)”、“金融碩士(MF)”、“數字經濟(MDE)”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7個本科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工業工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會計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工商管理(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物流管理(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金融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
學院教職工現有15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6人,正高職稱24人,副高職稱42人,博士105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工業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1人,青年長江學者1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江蘇省勞動模范1人,江蘇省特聘教授1人;入選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培養人選(江蘇省新世紀學科帶頭人培養人選)1人次,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2人次、第三層次培養對象7人次,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8人,江蘇省社科英才1人,江蘇省社科優青2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13人。
二、MBA教育項目簡介
江蘇科技大學MBA教育項目于2010年獲批、2012年開始正式招生,通過“內凝實力,外創品牌”,逐步形成“立足江蘇、面向船海、輻射全國”的開放型辦學格局。面向“船海特色一流、區域卓越領先”的辦學愿景,秉承“格物明德、惟實勵新、篤行致遠、濟世經邦”的辦學理念,立足于江蘇地方經濟和船海工業對高層次管理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通過差異化、專業化發展策略著力拓展特色MBA教育市場,培養效果顯著,在業界頗具特色與影響力。江蘇科技大學嚴格按照全國MBA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和國家各級研究生培養文件的要求,結合工科學校的辦學特點和優勢學科專長,以“深耕船舶行業、培育職業素養、造就業界精英”為使命,致力于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工商企業或經濟管理部門需要、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過硬的高層次復合型商海領航精英。
三、項目特色
1、產教融合“行業化”育人模式具有示范性
服務“海洋強國”戰略,依托學校船海特色,將船舶、海工、地方龍頭企業納入教學生態系統,構建產教融合“行業化”育人模式,結合企業參訪和實習、案例教學、企業家講座等多種手段,提升學員管理實踐能力,產教融合成果獲省教學成果一、二等獎。
2、多元立體“信息化”教學資源具有推廣性
緊跟“數字中國”戰略,通過數字相關課程設置,提升學生數字技術能力;以院創鎮江金舟軟件公司為支撐,深化并擴展了理論教學資源;搭建影子工廠實驗(教育部儀器設備獎)、船舶智能工程管理實驗(國地聯合實驗室),企業管理過程仿真實驗(省虛擬仿真項目),形成了較完備且豐富的實驗教學資源。
3、兼容并蓄“國際化”辦學格局具有引領性
面向“一帶一路”戰略,招收沿線國家外籍學員;與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多所知名高校建立廣泛聯系,搭建中外學術交流平臺;支持師生赴國外高水平大學訪學進修,超80%的教師擁有海外留學或訪學經歷。
四、教學特點
1、依托強大師資,構建多彩課堂
資深教授授課、知名企業家配課、校內外導師聯合育人,打造卓越課堂。
2、多元教學模式,打造特色課程
案例分享、情景模擬、移動課堂、學科競賽、國際交流,系統構建管理知識體系。
3、扎根船舶工業,培養實戰人才
依托校船海特色、產教協同育人、與企業共建實訓實習基地和實驗室,著力提升管理實踐能力。
4、憑借專業管理,構造延伸價值
學術講座、創新論壇、文體活動、校友資源,專業團隊助力職業規劃與發展。
五、學制學費及上課方式
學制:兩年
學費:3.9萬元/生/學年
排課:非脫產學習,周末/集中上課
六、招生人數
擬招生人數66人,實際招生人數將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進行適當調整。
七、研究方向
1、戰略管理
著重在組織戰略規劃與設計、戰略有效執行與實施、戰略績效評價等方面開展研修。
2、營銷管理與電子商務
著重在客戶需求調查與預測、營銷戰略制定、客戶關系管理、服務營銷管理以及電子商務等方面開展研修。
3、運營管理
著重在生產系統分析與設計、先進制造模式、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開展研修。
4、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
著重在成本控制理論與方法應用、項目成本工程、財務管理等方面開展研修。
5、人力資源管理
著重在人力資源績效考核、薪酬管理、組織行為與領導學等方面開展研修。
八、特色活動
| 一月 | 新春茶話會 |
| 二月 | MBA成長研討會 |
| 三月 | MBA人文論壇 |
| 四月 | 創新創業大賽 |
| 五月 | MBA商道論壇 |
| 六月 | 畢業典禮 |
| 七月 | 案例大賽 |
| 八月 | 紅色之旅 |
| 九月 | 開學典禮、MBA聯合會迎新 |
| 十月 | MBA聯合會換屆選舉 |
| 十一月 | 校友分享論壇 |
| 十二月 | MBA行動學習 |
九、報考條件
(一)報考我校碩士研究生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紀守法,品德良好。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校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必須達到下列學業水平條件之一:
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專科)畢業學歷或大學本科結業后,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二)原則上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員。
十、報名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兩個階段。
(一)網上報名
1.報名時間
(1)網上預報名時間
2025年10月10日至10月13日,每天9:00—22:00
(2)網上報名時間
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應在規定時間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網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簡稱“研招網”)瀏覽報名須知,并按要求如實填寫并提供真實材料。
(1)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上報名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有效信息。逾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
(2)考生應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填報志愿并選擇報考點。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網上確認、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3)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4)考生應按要求如實填寫學習情況和提供真實材料,要如實填寫本人所受獎懲情況,特別是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程中因違紀、作弊所受處罰情況。對弄虛作假者,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嚴肅處理。
3.初試加分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后3年內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不含單獨考試)的考生,可申請享受初試總成績加10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符合多項加分項目的考生,分值不得累加。
(1)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項目之一,服務期滿且考核合格;
(2)退役大學生士兵〔即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者,其中,高校學生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含高職)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下同〕達到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條件。
4.報考我校“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條件者。考生報名時應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伍前的入學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復試前須向我校提供《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限士兵)進行復核。報考專項計劃的考生,不再享受初試加分照顧政策。
5.符合享受初試加分或報考專項計劃有關條件的考生,須在網上報名時按要求填報申請信息。有關部門、報考點對相關考生資格進行初審,我校在復試前進行復審,確定考生的相應資格。未按規定申報或審核(含復審)未通過的,不享受相應的加分、照顧政策,或不得參加有關專項計劃初、復試。
6.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s://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未能通過學歷(學籍)網上校驗的考生,應在我校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歷(學籍)核驗。
7.考生網上報名成功后,應通過定期查閱報名所在省份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我校研究生院官方網站等方式,主動了解網上確認、考試安排及注意事項等,積極配合完成相關工作。
8.考生應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二)網上確認
完成網上報名后,考生(不含推免生)均須在規定時間內參加網上確認,逾期不再補辦。
1.網上確認時間
2025年11月上旬,具體時間由報考點所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確定。
2.網上確認程序
(1)根據核驗工作需要,考生網上確認時應按要求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等相關材料,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
(2)所有考生均應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擔。
(3)考生應按報考點規定配合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三)我校將根據相關規定,對考生報考信息和網上確認材料進行全面審查,確定考生的考試資格。考生填報的報名信息與報考條件不符的,不得參加考試。
十一、初試
(一)準考證
考前十天左右,考生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準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或書寫。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考證》及有效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和復試。
(二)初試時間和地點
1.初試時間
12月20日上午8:30—11:30,思想政治理論或管理類綜合能力;
12月20日下午14:00—17:00,外國語;
12月21日上午8:30—11:30,業務課(一)或專業基礎綜合;
12月21日14:00開始,業務課(二)。
考試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
2.初試地點
報考點指定。
(三)初試科目
①199管理類綜合能力,②204英語(二)。初試方式均為筆試。
十二、復試
(一)復試安排
我校復試時間一般在2026年4月中上旬。復試視生源情況一般實行適當比例的差額復試。
(二)復試內容
復試一般包括專業課筆試、外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專業綜合知識面試等。
(三)加試
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并參加復試的考生,在復試中須加試兩門與報考專業相關的本科主干課程。加試方式為筆試,加試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四)復試及加試考試科目
復試科目:①918:管理學+919A政治理論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①006004組織行為學,②006007市場營銷
我校在復試前對考生的居民身份證件、學歷學位證書、學歷(學籍)核驗結果、學生證等報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資格進行嚴格審查,對不符合規定者,不予復試或錄取。考生學歷(學籍)信息核驗有問題的,應在我校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歷(學籍)核驗,否則不予復試或錄取。
十三、錄取
我校將根據招生計劃、復試錄取辦法以及考生考試綜合成績、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考核情況、身心健康狀況等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其中,考試綜合成績由初試成績和復試成績按權重相加。擬錄取名單報教育部審查批準后正式錄取,一般6月中旬發放錄取通知書。
十四、畢業就業
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業;非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按本人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