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3時,“林增平學術講堂”在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3教室舉行。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王東杰受邀開展題為“明清時期對口舌的管控——一個初步的考察”講座。講座由吳仰湘教授主持,我院師生積極與會并認真聆聽。
本次講座的論題主要是從社會層面展開。王東杰教授以中西方關于語言學習的不同作為切入點展開本次講座。他提到,中國人在漢魏以后大多圍繞書面文字進行語言學習,而歐洲人對于語言學習大多是以聲音為主,即通過嘴巴而不是眼睛進行學習。這樣的區別是與明清以來對于說話的態度及儒家體系對說的要求息息相關的。之后,王東杰教授闡述了“言說”是如何困擾近世的中國人。當時人們對言說的思考和對宇宙及社會秩序的思考密切相關,由此便需要對言說加以管理。明清時期對于言語傾向于消極地批判,然而這種對于言說的關心與焦慮同時也引發了更多的言說。在理學、士人風雅文化和美學風格的影響下,當時的言語更傾向于收斂、靜、思等取向。王東杰教授還提出當時的言說戒律中存在身份意識,有階級和性別等的區分,對聲音的要求更多集中在聲音先天的洪亮程度與否,而對于技術層面的要求則有所忽視,并且在聽和說之間造成了一種不平衡的狀態。最后,王東杰教授提到陰私和陰德的概念,并且與隱私概念做了區分,進一步解釋這三者所蘊含的深層含義。
此次講座的成功開展,不僅有利于同學們了解明清時期對口舌的管控,更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促進其掌握更深層次的史料解讀和分析的方法,為日后史學研究拓寬視野、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訊員王瑱琪)3月25日下午,商學院于中和樓401教室開展了2021年第一場博士學術沙龍,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戴家武博士作為本次講座的主講人,作題為“人力資本投資與勞動力市場買方勢力——來自高考擴招的經驗證據”的學術分享。院長李軍作歡迎致辭,講座由商學院副院長李紅權主持。
戴家武博士此次匯報的內容是他歷時五年潛心研究的成果。他首先對受高考擴招的企業類型、構建生產函數的思路與依據、買方勢力測算指數、相關計量模型的構建與變量的選取等基礎研究工作進行了闡述。而后,他通過動態靜態雙重回歸,詳細介紹了各個構造變量的來源及準確性,并通過穩健性檢驗展示出了實證結果及各變量因數的對比分析。他總結道,根據現有的數據分析,得出三點結論:人力資本密集型企業在勞動市場上的寡頭壟斷勢力在HEEP后得到了強勁的增長;穩健性這一結論對不同的人力資本強度測度和其他檢驗仍然具有穩健性;異質性HEEP對大中型企業、國內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市場占有率較高的企業以及理工科畢業生比例中位數以上的省份的影響更為顯著。
最后,戴家武與現場的其他老師就高考擴招的利弊如何定量衡量等研究困難進行了討論與交流,用交流產生思想,讓碰撞迸發火花。此次報告會上,青年博士們也積極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與建議,紛紛表示沙龍活動的開展令報告者有收獲,聆聽者有啟示,極大地促進了我院學術探討氛圍。
學院部分教師、博士生五十余人參加了此次沙龍活動。
主講人簡介:戴家武,1987年生,湖南武岡人,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博士,湖南師范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入選“世承人才”計劃,China Economic Review,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Agribusiness等國際期刊審稿人,目前主要研究市場勢力與企業績效、勞動力市場結構、農產品價格傳遞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