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教委下發了《關于公布第十二屆天津市級本科生優秀畢業設計(論文)評審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2〕2號),我校2021屆化工學院宗銳、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王諾君、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趙晶晶、人文與法律學院李雪玉四名本科生的畢業設計(論文)被評為第十二屆天津市級本科生優秀畢業設計(論文)。
宗銳的《金屬鈀/碳@沸石納米復合材料催化生物油加氫脫氧反應研究》(指導教師劉杰),創新性地通過摻入HZSM-5沸石來修改碳載體的微觀結構并簡單合成了一種新型碳-沸石復合載體催化劑,將具有布氏酸位點的沸石和具有可調整的官能團/缺陷實體的碳結合在一起,成為擴大碳材料和沸石在生物質催化升級應用中的一個優秀解決方案,為設計綠色溫和條件下生物質選擇性加氫脫氧的高活性和高效率的催化劑開辟了新思路。
王諾君的《北京鐵路樞紐豐臺高鐵站片區(地塊a)城市設計》(指導教師任彬彬),通過從追溯鐵路記憶價值與高鐵站前片區激活的視角對基地進行細致的調查研究,以營造智慧城市與健康城市為抓手,構設了“兩核、三軸”的規劃結構,在“豐草郁臺,循軌繡閣”主題的指引下,形成高效且生態的北京鐵路樞紐豐臺高鐵站片區及核心軸線規劃設計方案。
趙晶晶的《多鏡頭圖像拼接與成像方法的研究》(指導教師馬杰),通過研究子眼鏡頭布局結構與所成復眼系統總視角原理,設計了總視場為±180°×±45°的大視場復眼成像系統,并使用加權平均融合法和基于動態規劃思想的最佳縫合線算法融合實現了整個視場無盲區的拼接,為解決傳統單孔徑光學系統存在的成像視角與成像分辨率間的矛盾問題,滿足大視場高分辨率的成像需求提供參考和借鑒。
李雪玉的《疑問代詞“何物”的來源與演變研究》(指導教師黃娜),對“何物”的來源和演變過程分段的詳盡描寫,深入解釋了其詞匯化和演變的原因,通過研究“何物”在現代漢語方言中的發展和變化以及與疑問代詞 “什么”的異同之處,使“何物”的研究鏈條更加完整,并進一步揭示了疑問短語和疑問代詞在用法上的不同。
畢業設計(論文)是本科人才培養過程中最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彰顯“工學并舉”辦學特色的重要途徑。學校始終將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環節作為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抓手,嚴把質量關,依托自主研發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系統,實施了教學、評價、監督、反饋、整改等全過程管理;陸續推出了中期報告、后20%追蹤、跨學科聯合畢設、校企聯合畢設、加大論文抽檢比例等舉措,確保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質量不斷提升。
當前,政校企研聯合畢設是我校推行“興工計劃”的一項重要內容,旨在依托聯合畢業設計(論文)平臺,通過專業鏈與產業鏈對接,提升師生工程實踐能力,推動專業人才培養持續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與智力支撐。
上一篇: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