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中央及全省人才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學校第三次黨代會精神,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加強人才“引育留用”力度,推動學校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4月22日,學校在圖書館報告廳舉行2022年“南湖學者”崗位聘任儀式,87名“南湖學者”崗位人選受聘。校黨委書記劉德富出席儀式并作重要講話,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王侃,校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桂麗參加儀式,儀式由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彭育園主持。
會上,王侃宣讀了2022年學校“南湖學者”崗位聘任文件。隨后,四位校領導分別為“南湖學者”特聘教授、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干頒發聘書。人事處處長朱愛軍介紹了“南湖學者計劃”改革情況及本年度遴選過程。土建學院負責同志作為學院代表介紹了學院開展人才工作的經驗。材化學院李學鋒、生食學院王軍、機械學院陳肖三位教授分別作為“南湖學者”特聘教授、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干代表進行了交流發言,暢談了入選之后的感想體會、工作計劃和設想。
劉德富首先向所有受聘學者致以誠摯的祝賀,并代表校黨委向他們對學校事業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謝。他圍繞“南湖學者計劃”改革思路、對受聘學者的希望以及對各部門各學院的工作要求等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刻闡述。他指出,師資隊伍建設至關重要。一流的師資隊伍培養一流的人才,產生一流的成果,只有具有一流的人才和成果才能建設一流的大學。在數字經濟和知識經濟時代,國與國的競爭,大學與大學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所以誰能有擁有一流的人才,誰就能夠贏得未來。“南湖學者”崗位經過修訂升級,一方面加大了激勵力度,一方面促進了教研融合,是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引領性工程,旨在培育一部分大師,與國家級、省級人才一同形成人才高原,以帶動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上水平。他要求,學校要通過“引、育、用、借”等方式,打造一支德才兼備、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教研均衡的高質量教師隊伍;廣大教師要積極主動學習先進、奮發有為、奮勇爭先,向著把學校建設成為綠色工業學科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工業大學而不懈努力奮斗。
劉德富對受聘學者給予厚望,著重強調了“南湖學者”崗位職責和PI團隊建設的重要性。對于如何帶好團隊,他與年輕同志進行經驗分享:一是要主動與學校“135+”學科發展戰略高度融合,形成穩定的研究方向,以爭取更多的資源和政策支持;二是要積極凝聚一批志同道合的教師,組建有一定規模的團隊,集中力量辦大事;三是要建立相對穩定的辦公學習、實驗實踐、學術交流等工作機制和場所;四是要努力在實踐中錘煉團隊,大力開展教學科研工作,積極參與課程、專業、學科及實驗室建設,帶領團隊在實踐中成長成才;五是要有相對固定的交流時間,進行深入充分的交流研討,全力推進團隊的教學科研工作。
對于如何當好PI團隊負責人,劉德富強調,一是要不斷學習,要有足夠的能力把握研究方向,指導年輕教師。二是要有寬廣胸懷,律己達人,促進團隊共同成長。三是要以活動為載體,通過定期組織團隊例會,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承辦學術會議,加強團隊凝聚力。四是要創造工作、產業條件,爭取行業資源,幫助團隊發展。五是要廣泛交流,汲取其他團隊人才培養經驗,集中優勢資源,建立團隊人才培養梯隊。與此同時,還要避免以下三點:一是不能像“武大郎開店——不容大個兒”,要做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二是不能當甩手掌柜,不積極主動付出,卻覬覦團隊成員的成果和經費。三是不能把團隊成員當雇員,要尊重、平等對待每個成員。他強調,作為團隊負責人還要常思團隊發展方向,洞悉學校和社會的需求,布局學科發展前沿,搶占有利地形,為學校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劉德富認為各部門、各學院是人才發展的堅強后盾。他強調,一是要高度重視,為人才提供全方位保障。通過走近人才、了解人才,為他們提供環境、學習和工作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二是要盡心竭力,主動創造條件開展人才工作。從快從實解決人才科研、教學等工作實際問題。三是要建章立制,做好人才服務工作。建立各級領導聯系人才制度,構建良好的人才服務機制,主動關心、解決人才工作生活困難。四是要選賢舉能,為人才提供更多鍛煉機會。在科學研究、教學實踐、行政管理、項目合作上提供實踐平臺,促進人才成長。五是要強化考核,不斷完善“南湖學者”制度。在工作中堅持“嚴考厚愛”原則,確保人才工作取得實效,為學校快速發展、高質量發展作貢獻。
彭育園在主持聘任儀式時強調,一是受聘學者要增強崗位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整裝再出發,在學校踐行“有愛、有才、有品、有趣”的風范,踐行“德高為范、學高為師”的理念。二是要求全校教職工持續推進“人才強校”戰略,“要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三是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學術氛圍、愛才惜才用才的氛圍。各級干部要堅持管理與服務相結合,要有通過成就人才來成就自己的胸懷,“待到山花爛漫時”,相遇在頂峰。
校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各學院黨政負責人和人事處全體成員參加了聘任儀式。
上一篇: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