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的教育督導與評價體系,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華東師范大學承辦,上海市教育評估院、上海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等院校協辦的“邁向高質量發展:高等教育的分類督導與評價”上海教育督導與評價國際論壇,于11月13日在華東師大舉辦。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副局長、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楊宇,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副主任王平等出席本次會議。華東師大黨委書記梅兵主持論壇開幕式,并與上海市教委總督學、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平輝共同主持主論壇。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市外人員采取線上方式參會,此次國際會議受到廣泛關注,線下線上參會總人數共計超過2萬人。
“邁向高質量發展:高等教育的分類督導與評價”上海教育督導與評價國際論壇舉辦
本次論壇是全球首個聚焦“新時代高等教育分類督導與評價”主題的專業性國際論壇,匯集了海內外85位專家學者、高等教育部門的領導者、一線教育實踐者與第三方專業評估者的多元聲音與深刻洞見。來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亞太地區教育質量保障組織、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中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專家學者、高等教育管理者與咨詢者就研究型高校、應用型本科高校、職業院校評價改革、“破五唯”下的中國高等教育、國際視野下的國際高等教育評價與質量保障以及第三方教育評價等相關議題,進行了精彩的對話與深度的思維碰撞,提供了高等教育督導與評價改革的“中國方案”與“上海智慧”。
打好教育評價改革攻堅戰,助力我國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提升
楊宇在線上致辭中指出,上海作為國家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地區,發揮著教育改革排頭兵的作用,在教育督導工作中堅持創新思路、先行先試,特別是在高等教育評估領域探索開展的高校分類管理評價,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全國作出表率,體現了上海教育督導的高水平。新時代高等教育評估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要努力構建新時期中國特色高等教育評估制度體系。他希望上海市在高等教育評估方面積極總結成功經驗,形成更多可復制的“上海模式”,圍繞評價改革中的難點問題開展深入研究實踐,積極為國家建言獻策。
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副局長、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楊宇致辭
王平在致辭中指出,教育督導與評價改革是一項世界性、歷史性和實踐性的難題。中央把教育督導與評價改革作為教育綜合改革的龍頭之戰、攻堅之戰和升級之戰。上海教育系統按照教育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著力深化教育督導和評價改革,在高等教育領域實施了分類評價,產生了良好實效,引導高校形成了“多列縱隊”、錯位競爭發展的格局。他強調,上海高等教育要在與過去與未來的辯證中把握新導向,增強督導與評價的引導力;在破舊和立新中找到新辦法,加快落實國家教育督導與評價改革的任務要求;在國內和國際的交流交融中催生新動力,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督導與評價體系。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副主任王平致辭
梅兵表示,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重要時刻,本次論壇聚焦“邁向高質量發展:高等教育的分類督導與評價”,是為了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和《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等文件精神,著力探討解決高等教育督導與評價中的前沿理論、實踐與政策問題,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的教育督導評價體系,提升我國教育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水平提出見解和方案。
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梅兵致辭
匯聚10國家和地區高等教育之聲,推動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平輝在主持主論壇時表示,督導與評價是實踐性、業務性很強的工作,但同時又是學術很強的長青話題。本次論壇內容豐富,有效融通了國際與本土、傳統與現代。專家們的報告有深度、有高度、有溫度,其中有些意見、建議可以直接吸收進督導與評價改革中,有些觀點、思路可以成為繼續探討的研究課題。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總督學、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平輝主持論壇
在主論壇中,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作了題為“基于大數據的教育評價探索”的主報告。報告從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大數據平臺建設、大數據賦能教育評價改革等方面,介紹了上海大學利用大數據技術深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的積極探索,并分享了大數據在學科優化布局、學位點建設以及研究生教育質量控制體系方面的具體應用。
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作主題報告
上海理工大學校長丁曉東作了題為“上海高校分類評價實踐”的主報告,從凝練特色,聚焦發展,加快高水平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對接產業需求,服務重大戰略,推動跨學科創新;以新工科教育改革為引領,培養產業急需人才;推進“破五唯”改革,激發干事創業動力與活力四個方面,分享了上海理工大學在高校分類評價中的實踐經驗。
上海理工大學校長丁曉東作主題報告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柯勤飛作了題為“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創新發展的探索與實踐——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為例”的報告。他從定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應用創新型大學出發,以深化產教融合,提升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立足應用技術,提升學科建設和科技創新水平;打造適應高水平應用創新型大學要求的師資隊伍、積極開展合作共享的國際交流工作等方面激發地方應用型大學的內生動力和創造性張力。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柯勤飛作主題報告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校長楊力作“應用型財經人才培養‘立信模式’的創新與發展”報告。從“立信模式”的基本內涵、歷史傳承,創新實踐、應用成效和未來發展五個方面,他介紹,“立信模式”下的學生培養質量有效提升,社會競爭力明顯增強,學校社會聲譽顯著提升,“立信模式”社會反響顯著。關于“立信模式”的未來發展,學校將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育人理念,堅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初心使命,堅定不移推進產教深度融合。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校長楊力作主題報告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校長陳斌作了題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制度創新與績效評價”的報告。學校從增強強制力、增強保障力、構建科學有效的“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在強化頂層設計,形成四方聯動、三級貫通的校企緊密型合作體制機制,踐行四個對接,改革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搭建平臺載體,構筑產教融合有效支撐三個介紹了如何進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制度創新與績效評價。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校長陳斌作主題報告
華東師大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閻光才教授作了題為“原始創新·學術評價·政策環境”的報告,闡明了何為原始創新以及原始創新的歷史條件與境遇。他從宏觀、中觀與微觀的角度,分析了原始創新的瓶頸與障礙,探討了如何從管理文化、學術文化和評價項目等角度進行中國國情下的原始創新。
華東師大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閻光才教授作主題報告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研究院、加拿大國際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許美德(Ruth Hayhoe)教授作了題為“高等教育的評價導向:出發與回歸”的報告,中國高等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傳統,可追溯到四書五經六藝的經典研習以及科舉考試與古代書院制度的建立。歷史是一把鑰匙。我國在進行“雙一流”建設的征程中,需要發展自己的評價框架,根植于中華文明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然后向世界開放、吸收和融入國際社會的理念和特色。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研究院許美德(Ruth Hayhoe)教授作主題報告
亞太地區教育質量保障組織主席、云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長張建新教授作了題為“亞太地區教育質量保障的歷程、現狀與趨勢”的報告,呈現了亞太地區教育質量保障組織的歷程、現狀和趨勢。建設一個完整的教育質量保障體系,需要提升高等教育內部質量保障,強化高等教育外部質量保障,凸顯高等教育信息化和國際化質量,通過“三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建設教育質量文化。
亞太地區教育質量保障組織主席張建新教授作主題報告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原主任德科·范戴姆(Dirk van Damme)教授作了題為“大學生和畢業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評估:高等教育評估的新發展”的演講。他認為社會和勞動力市場對大學生技能的需求不斷變化,大學學歷的鑒別功能正在下降。勞動力市場中的常規技能不斷被人工技能與大數據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非常規技能,為了應對上述挑戰,高等教育需要加強以批判精神和創造力為核心的21世紀技能的培養。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原主任德科·范戴姆(Dirk van Damme)教授作主題演講
7場平行分論壇,多維度剖析教育評價和督導
本次大會設置了7個平行分論壇。分論壇一主題為“獨立性、專業化、公信力:第三方教育評價的現代化之路”,由上海市教育評估院協辦。上海市教育評估院副院長劉蘋蘋和愛思唯爾(中國)科技智庫總監楊卉主持該論壇。分論壇二聚焦“大數據賦能:研究型高校評價改革路徑探索”,由上海大學和上海理工大學聯合協辦,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和上海理工大學副校長蔡永蓮主持該論壇。分論壇三以“固定位、明特色、強應用:探索構建應用型本科高校評價標準”為主題,由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和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聯合協辦,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王瑛和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副校長陳潔主持該論壇。分論壇四聚焦“基于不同類型:職業院校評價的現代化”,由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協辦,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顧春華、校長陳斌主持該論壇。分論壇五“新理論、新趨勢、新方法:國際視野下的國際高等教育評價與質量保障”和分論壇六“‘破五唯’下的中國高等教育”,由華東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協辦,研究所所長彭正梅教授等主持上述論壇。
大會設置7個統一主題“獨立性、專業化、公信力:第三方教育評價的現代化之路”平行分論壇
各個分論壇共同聚焦高等教育評價與督導領域中的熱點、難點與痛點問題,思維與觀點不斷碰撞,激蕩出智慧的火花,呈現了一場場學術、實踐與政策方面的深度對話。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國際論壇還特別設置了研究生論壇,來自全國各地不同高校的碩、博士研究生代表,就構建高效教學質量多維度評價指標體系、高校勞動教育評價系統設計、職業院校教學方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邏輯與互動機制、英國高校跨學科研究成果評價等議題,進行了多角度交流。
本次國際論壇圍繞國家和上海市的主要相關政策文件,加強了高等教育系統內部和外部系統的深度對話,深入探討了高等教育的體系、機制,管理與操作等問題,明確了高等教育管理與評價的多元主體、工具與操作程序等,兼容學術性、實踐性與政策性,向國內外講好上海教育故事和中國教育故事,為提升我國在高等教育督導與評價中的話語權與輻射力貢獻上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