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面向全省開展了“百名書記談初心、百名先鋒話使命、百個支部展風采、百堂精品黨課、百集微視頻教育片”系列活動(簡稱“五個一百”活動),講述初心故事、暢談使命擔當、追憶光輝黨史,謳歌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展現新氣象,引導全省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斗。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師生縱向黨支部入選全省“百個支部”,相關事跡已在“遼寧日報”北國新聞客戶端公開展示。
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師生縱向黨支部自成立之日起,就以規范化和示范化建設為出發點,“以學促研,以研帶行,以行化做”,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先后獲得遼寧省高校樣板黨支部、教育部全國樣板黨支部和教育部“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工作室等多項榮譽。
一、支部建設規范化,推動全面發展
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師生縱向黨支部高度重視規范化建設,通過制度、活動、材料、程序等的規范化,不斷提升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
(一)制度規范
黨支部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等黨內有關規定,制定本支部各項制度,通過制度建設,使黨支部真正成為教育黨員的學校、團結群眾的核心、攻堅克難的堡壘。
(二)活動規范
黨支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每月23號開展黨日學習或特色黨日活動,通過自學、集中學、線上線下結合學等多種學習形式,確保黨員理論學習的數量和質量,每次支部活動有發言、有影像、有記錄、有報道。
(三)材料規范
黨支部建立了支部建設專柜,為每位黨員配備了專用的文件夾;為每位黨員配備印有黨章、黨規、黨紀的專業學習筆記本;建立黨費收繳記錄本,確保黨費收繳及時準確;建設學習專柜,購置了相關書籍供黨員學習。
(四)程序規范
支部嚴格規范黨員發展程序,從遞交申請書到轉正,支部嚴格把控各項程序,確保發展黨員的質量。嚴格規范的發展程序,使支部培養出學院三任學生會主席,四位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優秀學生干部、優秀研究生多人。
二、特色黨日示范化,突出引領作用
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師生縱向黨支部把主題黨日教育作為加強支部學習的重要載體,每一次黨日活動,特色鮮明,主題突出,教育效果顯著,相關經驗做法得到推廣。
(一)“七個一”品牌黨日
在黨建實踐中,支部圍繞每年七一黨的生日紀念日,形成了可以復制推廣的黨建品牌“七個一”主題黨日,包含讀一本紅色書籍、一次黨旗下合影、一次主題微黨課等7項活動,營造了“紅色七月”的濃厚學習氛圍,極大提升了黨員的凝聚力。
(二)“導師帶我學理論”特色黨日
黨支部教師擔任理論宣講教師,組織同學開展理論學習,進行研討交流。從黨的十九大后,黨支部多次開展導師帶我學理論活動,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間的學習活動,穩定了學生的情緒,發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三)重要歷史紀念日主題黨日
中國近現代研究所師生充分利用這些紀念日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在突出“黨”味的同時,兼顧黨日的學術性和研究性。例如,紀念《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發表100周年主題黨日,深入學習宣言內容的同時,深化了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知。
三、研究宣講常態化,凸顯服務本質
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師生縱向黨支部非常重視黨的建設理論的研究,注重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投身社會宣講服務。
(一)理論研究有水平
2016年至今,支部黨員每年都積極申報省部級和校級黨建課題,先后獲批遼寧省高校黨建理論研究課題3項,校黨建理論研究課題5項,校基層黨建創新立項2項,發表研究成果5篇以上,形成研究報告2份,為高校基層黨建提供重要參考。
(二)宣講服務優勢強
支部黨員發揮學科優勢,積極承擔校內外理論宣講任務,累計開展各類宣講150場以上。支部書記屈宏多次在社區義務開展黨課宣講;支部副書記梁大偉及支部黨員荊蕙蘭等多次在市委黨校、地方黨政機關授課;支部學生黨員宣講團多次深入社區為離退休黨員開展義務宣講。
四、黨建扶貧實地化,助力脫貧攻堅
在國家扶貧大戰略中,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師生縱向支部將支部建設融入扶貧大局,以自己微薄之力,助力龍陵脫貧攻堅。
(一)深入龍陵送教幫扶
從2017年開始,支部先后派三位黨員深入龍陵縣為干部培訓授課,累計培訓干部近千人;支部黨員教師擔任松山干部教育培訓基地的兼職教師;支部還與龍陵縣考入大工的貧困學子建立聯系,進行幫扶。
(二)科研扶貧成果豐富
支部師生承擔馬克思主義學院兩項對口扶貧課題,幫助龍陵縣打造抗戰品牌文化,課題研究成果已經成為松山干部教育培訓基地的使用教材;支部師生黨員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脫貧攻堅等課題制作15個黨課教學課件,無償捐贈給松山干部教育培訓基地使用。
總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師生縱向黨支部建設規范化、示范化作用突出,主題黨日特色鮮明,理論宣講和研究優勢明顯,脫貧攻堅助力到位,支部建設充滿活力,黨員們在學中研,在行中做,在真學真信中更加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