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順利結束“太空出差”,回到闊別半年之久的地球,為中國航天迄今最長一次太空載人飛行畫上一個圓滿句號。長春理工大學師生通過網絡平臺觀看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著陸直播,無不為祖國的航天事業感到驕傲。
神舟十三號飛船順利返回地面,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讓所有的炎黃子孫感到驕傲和自豪。作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將學習和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立足自主創新,勇破技術難關,為我國空間光電技術發展貢獻全部力量。
——空間光電技術研究所 宋延嵩
當航天員報告身體狀態良好時,我已經熱淚盈眶。當看到地面光學設備、指揮機吊倉等傳回的返回艙圖像時,作為一名遙感圖像信息處理的科研工作者,更加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我將繼續發揚航天精神,刻苦攻堅,不懼挑戰,努力提高自己的科技創新水平,同時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手能力,為國家培育時代所需的科技創新人才。
——機電工程學院梁懷丹
我們課題組集體在線觀看直播視頻,大家異常感動,倍受鼓舞。在疫情嚴重的當下,課題組承擔的探月四期嫦娥、天問等多項研制任務進入技術攻關階段,更要充分發揚載人航天精神,勇于擔當、迎難而上,靈活調整任務安排,在做好防疫抗疫的前提下,認真完成國家交給的任務。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陳磊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代表著中國航天踏上了新征程,奔赴更遙遠的星辰大海,再次證明了祖國航天事業的日益強盛。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好地傳承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引導同學們發奮學習,做科技強國的新生力量。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孟鵬濤
星空浩瀚無垠,探索永無止境。今天,神舟十三號圓滿完成我國第八次載人航天飛行,意味著中國人離星辰大海的夢想又近了一步。致敬中國航天員!致敬所有航天戰線勤勞奮斗的人們!作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要積極引導學生加強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生吾炎黃,育我華夏。待之有為,必報中華!
——機電工程學院輔導員 劉文博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三號,中國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從未停止。現在,我學習的專業方向是激光輻照,是一種具有大能量密度、高度方向性和相干性的光輻射,在航空所用的設備制造、鈦合金結構件的焊接、航空發動機零件的快速修復以及安全性等多個方面,有著廣泛應用和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的返航直播后,暗下決心,一定要學好專業知識,提高自身能力,為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作貢獻。
——物理學院學生 龔子涵
從1970年“長征一號”火箭發射到如今的“神十三”成功返航,歷時不過五十余年,我們的祖國便化不可能為可能,累累創下紀錄。在載人航天項目中,光學器件主要負責信息的采集,對完成任務發揮著重要作用,盡管航空航天研究目前是我無法到達的高度,但作為一名光學專業的學生,內心已經充滿了責任與使命。
——光電工程學院學生 陳旭
遠征星辰大海,太空出差183天,3名宇航員安全返航,中國一代代航天人接力繪制的宇宙探索畫卷清晰起來。當地球上的人們團結抗疫,遙遠星系上亦有勇敢的他們在科技前沿艱苦求索,不畏艱險,應時代和國家之需,迎難而上,這是現下最熾烈的中國精神,是值得大學生學習與傳承的精神,向他們致敬!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將時刻關注時事,緊跟時代步伐,夯實專業基礎,不懼困難,接續傳承。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學生 孫慧
宇宙探索無止境,太空奏響中華曲。新“太空出差”三人組在今天凱旋歸來,航天員出倉時,直播平臺上無數中華兒女為之歡呼,看見他們接力出倉時燦爛的笑容,有力的揮手,我的內心無比激動與驕傲!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科技事業正大步向前!作為人工智能學院學子,我立志學好專業知識,鉆研空間智能機器人及遙操作方向知識,將熾熱的青春投身祖國航天事業。
——人工智能學院學生 付侃如
在艙門打開的一瞬間,一條條“歡迎英雄回家”的評論觸動內心,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太空遨游結束了,他們帶著自己的成果和我們的期望回來了。我現在學習的有關材料制備、加工成型、材料結構與性能等知識,為未來從事航天事業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也同樣期待,通過學習和研究,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為航天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成為“太空記憶”的見證者、貢獻者!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 鄭瑞婷
我們從過去想去太空看看,到如今神舟十三號的任務圓滿完成,中國航天事業再一次飛躍的背后是黨中央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的決策部署,指引著航天事業前進的方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要從航天事業發展的輝煌歷程中汲取經驗力量、提振信心斗志,不斷激發自己科學探索的熱情,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使用科學,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路貢獻青春力量。
——外國語學院學生 喬森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三號,中國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從未停止,古老的神話已變成現實!今天是中華民族驕傲的一天,也是中國人民自豪的一天。出差六個月,遠征星辰大海,懷揣著飛天夢想,一次次實現新的突破。征途漫漫,惟有奮斗,弘揚中國航天精神,吾輩青年必將與祖國一起砥礪前行。
——文學院學生 汪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