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我校舉辦“首都通識教育大講堂”專題講座,邀請我校副校長、歷史學院教授、考古學家雷興山作報告。講座由基礎學部副主任兼教務處副處長張成主持,良鄉校區300余名師生聆聽講座。
雷興山以“考古學是什么”為題,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闡述了考古學的內涵、考古的意義和價值,并結合親身經歷,介紹了考古工作者從事田野考古的方法與步驟,講述了真實考古發現跌宕起伏的精彩過程和考古發掘中引人入勝的神秘故事。他以一位考古學家的責任與擔當闡述了中國考古學凝練文明基因、闡發傳統價值、厚植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復興的新時代新使命。他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唯有守住我們的根與魂,才能不忘來時的路,看清腳下的路,堅定前行的路;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孕育了中國特色,我們要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把馬克思主義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與學生互動交流過程中,雷興山結合當前考古發現的熱點,講述了“三星堆”遺址的發掘過程、重大發現和歷史文化價值,并回答了同學們圍繞考古學、考古工作、考古倫理以及對考古工作者的誤解等提出的具體問題。
“首都通識教育大講堂”由良鄉校區基礎學部與教務處共同主辦,旨在圍繞“博達融通”的精神,通過舉辦系列通識教育專題講座,力求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科學精神、藝術修養以及語言文化、身心健康、職業規劃及教育發展等綜合素質,不斷探索完善我校本科人才培養的通識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