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和六中全會及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推動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事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學院師生提供更加專業化、更具針對性的服務,12月8日(周三)下午,由國際交流處牽頭,匯同保衛部組織的“外事政策、境外安全與校內各類涉外事務申報辦法宣講培訓會”在辦公樓第一會議室召開,全體教學系部行政秘書參加了此次培訓。
近年來,隨著國際外交形勢的變化和我國加強文化外交,加快實現文化強國的目標的樹立,國家對教育文化的對外開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提升教學系部一線行政人員的外事政策水平與處理涉外事務的實際辦事能力,日益凸顯為我校外事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的大背景下,參與對外交流活動的人員更需要切實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提高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
此次培訓主要包含五部分內容:外事紀律宣講、境外意識形態領域安全教育、出國境項目申報及管理、外籍專家項目申報與管理工作以及涉外項目校內申報流程。首先,國際交流處處長陶倩進行了培訓綜述,為在座人員普及了國務院《涉外人員守則》并向大家介紹了防范化解外事工作領域風險的基本原則。培訓工作會議的舉行,旨在健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出國留學、國際交流、外專聘請等工作的服務體系,完善外事監管和安全監督機制,希望通過培訓提高教學和教輔一線工作人員的外事政策水平及實操技能,完善和提高學院外事管理和服務工作水平。
保衛部毛坦老師主講的“境外意識形態領域 ‘三防一反’”講座,列舉介紹了高校師生在國外被間諜人員滲透策反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師生在國外學習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政治安全隱患,并從加強身份意識培養、強化政治風險意識、加強日常國家安全法治教育、開展出國行前安全教育提示、落實好保密教育措施、加強團隊應急管理能力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特別是針對落地簽證、攜帶行李、團隊住宿、學術研討、場合活動、遭遇執法檢查、防竊聽防泄密等國外學習生活環節,對現場人員進行了風險問題具體提示。
國際交流處柴扉老師主講了外國專家項目的申報與外籍教師的管理和服務,著重介紹了外國與臺港澳專家的身份認定、外專項目的申報要求和項目申請表的填報方法、外籍人才來華工作的各類證件;以及長期外籍教師的聘用、管理與續聘流程。講座幫助大家學習并理解開展外專引智項目的重要性和意義。做好外國人才引進的工作,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我校專業教學與研究,強化教師隊伍國際化建設,助力學院的人才培養與學術創新發展。
最后,國際交流處楊麗老師帶領在場的系部秘書老師系統學習了包括因公出訪項目申報審批、師生因私出國(境)事項申請、涉外國駐華使領館活動申報審批和參加線上涉外會議申報審批辦法、執行要點及工作流程。對于在日常涉外項目申報工作中的部分疑點,包括對于因公出訪項目性質的界定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使大家對于外事歸口管理辦法、工作內容和行政程序有了全面的了解,最大程度地提升了處理涉外事務的行政工作能力,參與培訓的系部秘書老師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此次培訓宣講活動是國際交流處深入一線,提升科學化管理的新嘗試,也使我校涉外事務培訓工作的制度化進程又向前邁進了一步。通過培訓,筑牢了一線行政人員的外事工作底線意識,增加大家的外事業務知識儲備,提升了他們在涉外事務中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緊急事務的能力,為學院外事工作安全有序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