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科學與中國”20周年院士報告會北京語言大學專場活動在北語逸夫報告廳順利舉行,嚴加安院士作了題為《我心目中的科學與藝術》的報告,鄭志明院士作了題為《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的報告。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劉利、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局長王篤金出席并致辭,北京語言大學黨委副書記魏暉主持活動。中國科學院和北京語言大學的代表,以及線上平臺聽眾近千人參加了報告會。
劉利校長在致辭中表示,通識教育是當今大學教育的發展趨勢,科學教育是其重要的內容。一直以來,北語一方面保持在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特色和優勢,另一方面,也在積極發展相關學科,學科已經覆蓋了文學、經濟學、法學、工學、歷史學、教育學、管理學、藝術學和理學等九個學科門類,建設了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對科學知識的探索與追求貫穿在對通識人才培養的整個教學鏈條當中,這與“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宣講活動的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的理念高度一致。為了鼓勵更多國際學生積極探索科學前沿理論、拓展科學知識體系、提升科學素養,希望北語在未來與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共同攜手,在以下三個方面共同努力:第一,加強面向中外學生的科學通識教育;第二,建設國際學生科研學術研修基地,設立國際學生科學科研學術研修基地,作為“留學生看中國”的系列課程內容;第三,邀請院士來北語指導學科建設,共同開展交叉型的合作研究。
中科院學部工作局王篤金局長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科學院是國家最高的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的學術稱號,負載了國家科技創新、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中國科學院的學部由880多位院士組成。長期以來,學部高度重視科學普及和科學教育工作,持續推動國家科學普及和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翱茖W與中國”由中國科學院發起,中科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程院、中國科協共同主辦,20多年來,廣大院士專家在資源、能源、空天、海洋、公共安全、生命健康、先進材料、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數千場科普活動,今天走進北京語言大學,為廣大師生講《我心目中的科學與藝術》以及《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的科普報告,希望能讓大家深刻地感受到科學的魅力,激發對科學的興趣,促進科學與教育、科學與文學藝術的深度融合。公眾對科學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們科技成果能造福人類的前提。
魏暉副書記在主持中表示,4月20日,谷雨節氣,也是第十三個“聯合國中文日”,北京語言大學“小聯合國”中文周系列活動在今天正式啟動。“科學與中國”院士報告會是北京語言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在“科學與中國”院士巡講活動的首度合作,也是“科學與中國”20周年院士報告會首場線下活動,更是“小聯合國”中文周系列活動的第一樂章,具有特別的意義?;顒拥拈_展在推動學??茖W及相關學科發展、促進科學與人文藝術融合、弘揚科學家精神、拓展師生對前沿科技的了解、提升科學素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嚴加安院士作了題為《我心目中的科學與藝術》的報告。嚴加安院士從四個方面展開了他的報告:1.大道至簡、大美天成;2.科學與藝術的共性;3.科學與藝術的交融;4.藝術的社會功能。嚴院士首先談到了“什么是科學和藝術?”,從《辭?!贰端囆g論》等著作的角度和赫胥黎、李政道兩位大家的評論來回答該問題。他認為,“科學與藝術是人類文明大廈的兩大支柱”,又表明了另外一個觀點:“大道至簡,大美天成”。
嚴院士認為,科學和藝術的關系是共性的,首先二者都追求一種普遍性和永恒性,追求“真”和“美”;其次是科學研究和藝術的創造都需要激情;第三是它們有共同的美學準則,其包括“創新性”“境界為先,技術為次”。而科學與藝術是相互交融的,藝術要科學化,科學要藝術化。
嚴院士談到了自己的業余愛好是詩詞和書法,并且分享了自己結合概率統計來創作的詩——《悟道詩》以及寫給學生的一首七絕詩還有一首詞《玉堂春·麗娃河》;還向參會朋友們展示了自己的書法作品和編寫的書《數齋隨想》。嚴院士的致辭對參會人員關于“科學與藝術”的認知有很大啟發,讓我們再次正視和了解“科學”和“藝術”之間的關系。
嚴加安,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199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2007年獲華羅庚數學獎,2010年當選為國際數理統計學會會士(Fellow)。
鄭志明院士作了題為《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的報告,他向聽眾們詳細介紹了區塊鏈到底是什么技術,以及為什么它是中國數字經濟和數字中國里面的戰略性技術。鄭院士指出,區塊鏈第一次把網絡信息、計算、安全,信息技術的四個方面融為一體、協同考慮,從而保證了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鄭院士總結區塊鏈技術有四類特點:第一,它是可信技術,第二,它是擴張性技術,第三,它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規則技術,第四,它也是優化生產關系、提高生產力的技術。鄭院士通過分析信息發展的幾個節點指出,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區塊鏈的出現有其必然性與合理性。在國際競爭的背景下,區塊鏈是戰略性技術,國家亟需建設高質量自主可控安全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用于支撐社會治理和產業生態環境。鄭院士通過分析我國債券及債券市場的特點,闡述了區塊鏈的具體應用,即可以通過借助區塊鏈,搭建好平臺,重構市場上的信任關系,明確監管職責從而達到各方共贏的效果,形成共享共建共商的體系。這一理論已經得到了充分實踐,鄭院士以某銀行為例指出,該銀行在使用該平臺后,大大提高了市場的可信度,在效率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鄭志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萬人計劃”教學名師,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8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博士學位。現任軟件開發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高校數學專業教指委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等職。曾任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副教務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國防技術發明一等獎、國家教學成果特等獎、二等獎等獎勵。因在暗物質數據處理中的貢獻,獲美國NASA嘉獎。
兩位院士的精彩報告引發觀眾的強烈共鳴,現場掌聲陣陣,北語師生與二位院士進行了互動探討?!翱茖W與中國”院士報告會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