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上午,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國家文物局數據中心)共建協議簽署暨文物智能與大數據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健翔橋校區圖書館舉行。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冰,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劉銘威,黨委副書記梁立剛,副主任、紀委書記張喆,我校黨委書記王傳亮,黨委副書記、校長王永生,副校長方德英,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相關處室負責同志和我校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儀式,現場見證文物智能與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的成立。簽約暨揭牌儀式由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陳昕主持。
王傳亮致歡迎辭。他指出,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共建協議的簽署和文物智能與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的設立,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保護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的重要行動,是落實國家文博事業發展戰略、推動文博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學校將積極發揮信息領域科研優勢,以合作項目和聯合實驗室建設為依托,積極開展文物大數據領域的學術研究,與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共同推動科研平臺建設和科研成果轉化工作,以國家文物遺產保護重大需求為牽引,力爭在文物預防性與搶救性保護研究、核心關鍵技術突破等方面形成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成果,與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精誠合作,聯合培養更多優秀的文物科技專業人才,為服務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增強文化自信,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聯合實驗室成立后,學校會在科研團隊、科研經費、科研場地、科研設備等方面給予堅實保障,確保科研活動的開展。
胡冰在致辭中指出,雙方共同設立文物智能與大數據聯合實驗室是一件大好事、大喜事。他對聯合實驗室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胡冰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我國文博事業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明的戰略高度和中國共產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弘揚者的歷史高度,就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對文物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文物安全、革命文物保護、文物合理利用等方面,為新時代文物事業改革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雙方共建協議的簽署和聯合實驗室的成立,必將有力推動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國家文物局數據中心)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助力我國《“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的落地實施,合作前景十分廣闊。希望雙方不斷擴大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強強聯手,預祝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劉銘威介紹了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概況及相關工作情況。劉銘威表示,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國家文物局數據中心)致力于國家文物局電子政務、行業信息化、數據中心建設。通過十多年的工作實踐,信息中心培養出了一批既熟悉文物業務、又精通信息技術的專業人才,為行業信息化建設提供業務咨詢和技術服務,組織了數十次信息化技術和標準化培訓,研發了十幾套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行業應用軟件,研究編制文物博物館信息化相關戰略、規劃及相關標準規范,在文博行業中發揮了信息化國家隊和龍頭引領作用,與全國眾多文博單位建立了廣泛的聯系。聯合實驗室的成立,將引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優勢科研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圍繞中國文物信息中心信息化主業,盤活現存文物數據資源,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推動文物展示利用方式融合創新,完善國家文物局數據中心建設,為行業科學決策和事業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王永生從辦學歷史及現狀、辦學定位與特色、人才培養及成效等三個方面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及辦學特色。王永生指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是北京市重點支持建設的高校,學校始終扎根中國大地,融入國家機械工業、計算機事業的起步發展,為國防科技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也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王永生表示,聯合實驗室成立后,學校將積極發揮信息領域優勢科研力量,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參與文物保護利用,加強場景應用,推動學校信息特色與文博行業的深度融合創新,為國家文物保護技術創新研究、文博信息化、文物數字化保護利用積極貢獻科研力量,在行業服務中體現學校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