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是當下職場人員晉升加薪獲得更大發展空間的良好途徑,現如今很多人報考雙證在職研究生,為幫助廣大考生能夠輕松應對考試,提高復習效率,本文在職研教網給大家整理了2018年考研政治大綱:“馬原”變動對比表。
2018考研政治大綱“馬原”變動對比表(大綱解析版)
| 學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
| 章節 | 2017年大綱 | 2018年大綱 | 說明 |
| 第一章第二節 | 馬克思主義在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 馬克思主義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 變更說法:內容無實質變化 |
| 第二章第一節 | 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3)從實踐出發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4)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5)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統一 | 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3)實踐是自然存在與社會存在區分和統一的基礎(4)人與自然(5)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6)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統一 | (3)中內容發生變化;新增(4) |
| 第二章第二節 | 聯系和發展的普遍性(5)發展與過程 | 聯系和發展的普遍性(5)事物發展的過程 | 變更說法:內容無實質變化 |
| 聯系和發展的基本環節:原因與結果、必然性與偶然性、現實性與可能性、現象與本質、內容與形式 | 聯系和發展的基本環節:原因與結果、現象與本質、內容與形式、現實性與可能性、現實性與可能性 | 調整內容位置,實際內容未變 | |
|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爭性及其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爭性及其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 內容合并 | |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的意義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關系 | 內容合并 | |
| 事物存在的質、量、度。事物發展的量變和質變及其辯證關系。 | 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和質變及其相互轉化 | 內容合并 | |
| 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肯定與否定。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內容。否定之否定規律及其意義。 | 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肯定與否定及其相互轉化 | 內容合并 | |
| 第三章第一節 |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的本質、基本特征與基本形式(2)實踐和認識活動中的主體、客體與中介 | 科學的實踐觀(1)實踐的本質、基本結構、基本特征和基本類型 | 新增“實踐的基本結構”,將(1)(2)內容合并 |
| 唯物主義反映論與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對立。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認識本質的不同回答 | 變更說法:內容無實質變化 | |
| 辯證唯物主義能動反映論與舊唯物主義直觀反映論的區別 | 辯證唯物主義和舊唯物主義對認識本質的不同回答 | 變更說法:內容無實質變化 | |
| 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相互關系。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認識過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從理性因素到實踐的飛躍。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 (1)從實踐到認識(2)從認識到實踐(3)認識運動的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 | 內容進行優化總結,并刪除“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的必要條件”“非理性因素的主要表現” | |
| 第三章第二節 | 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辯證關系 | 對“真理的絕對性”“真理的相對性”內容進行優化,將原三層含義總結為兩層含義 | |
|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真理和價值的辯證統一。 | 真理和價值在實踐中的辯證統一 | 刪除“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 |
| 第三章第三節 | 自由與必然 | 從必然走向自由 | 變更說法:內容無實質變化 |
| 第四章第一節 | 物質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基礎 | 物質生產方式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 變更說法:內容無實質變化 |
| 生產力的含義和結構 | 生產力的含義和生產要素 | 變更說法:內容無實質變化 | |
|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中的重要因素 | 新增內容 | ||
| 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 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及其理論和現實意義 | 變更說法:內容無實質變化 | |
| 第四章第二節 | 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1)階級的產生和本質(2)階級斗爭的根源和作用 | 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1)階級和階級斗爭的產生和本質(2)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 變更說法:內容無實質變化 |
| 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4)社會革命的實質和作用 | 將2017“社會革命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1)社會革命的實質和根源”內容移至此 | ||
| 改革的性質和作用 | 改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 變更說法:內容無實質變化 | |
| 第四章第三節 | 唯物史觀考察歷史創造者問題的原則 | 唯物史觀考察歷史創造者的原則 | 變更說法:內容無實質變化 |
| 第五章第一節 | (1)自然經濟 | 移至“商品經濟產生的歷史條件”中 | |
| (3)商品的二因素(4)生產商品的勞動二因素 |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因素 | 內容整合,內容無實質變化 | |
| 第五章第二節 | 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演進和更替 | 前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演進和更替 | 變更說法:內容無實質變化 |
| (1)所有制和所有權(2)資本主義所有制的本質 | (1)資本主義所有制的含義(2)資本主義所有制的本質 | 變更說法:內容無實質變化 | |
|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本質特征、根本原因、具體表現和周期性 |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 變更說法:內容無實質變化 | |
| 第六章 | 無變化 | 無變化 | |
| 第七章 | 無變化 | 無變化 | |
| 第八章 | 無變化 | 無變化 | |